“看似隨意吃下的便當,其實里面包含了很多更深層的意義。在每個忙碌的早晨為家人做的便當,吃的人可能當時不會想太多,但是那時的味道,總有一天一定會成為令人念念不忘的絕佳回憶”。這是料理設計師飯島奈美在她的《明日的便當》一書里所寫下的關于食物的“意義”。
日劇《深夜食堂》里那一道道誘人的食物,還有《海鷗食堂》《東京鐵塔》《南極料理人》《眼鏡》等劇中的精美料理,都出自于飯島奈美之手。一個精通于料理設計的人,對食物本身一定也是充滿愛意。而這些愛意,又通過食材的搭配,送到每一位品嘗食物的人們面前。哪怕僅僅是透過電視屏幕,也能領受到食物給我們所帶來的感動。
《明日的便當》正是一份食材的搭配指南,全書配有各不同風味的便當加幾類常用小菜的制作方法。每一份便當都通過精心設計,兼顧營養(yǎng)美味加美貌。還有“讓便當就好吃的法則”做為總指導原則。
飯島老師的每份便當,并不是靜悄悄的。搭配好的食材們充當著信使,要給品嘗食物的家人捎去悄悄話。“有三高傾向的父親,您要控制油量喲。”、“茁壯成長的孩子,你就肚子飽飽的參加課外活動吧”、“新婚的丈夫,吃著咔哧響的炸肉餅,一定能元氣滿滿吧”、“職場女性為自己準備一份味道濃厚的便當,享受午餐的樂趣”。……這些就是飯島老師在她的便當盒里悄悄隱藏的深意。她將這些食材的秘密之語道出來,讓每位讀者可以同她一起,輕松做出這些充滿愛意的便當,再將你們自己的專屬秘語悄悄放在便當里。為家人、為自己、為你所想要關心的那一位。
作為一本“菜譜”說得再動聽,圖片再優(yōu)美,都抵不上簡單的可操作性強接地氣。如果準備一份便當,猶如弄個滿漢全席,那么這樣的便當書大抵是會被很多普通的“便當使者”束之高閣。《明日的便當》雖然是日本人的作品,飲食大多也以日料為基礎,然而這里所選的每一道料理的制作方法都非常簡單。沒有過多的配料、更無繁鎖的烹飪過程,一切都簡單快速。比如飯團的捏法,還有雞蛋燒的秘決,都輕松易學。每道菜都是看似普通,只需加上“重要的小訣竅”,做出美味并不難。所配的小菜基本上也是保存2?3周,而不是制作過程2?3周。
除了“和風套餐”,在書中還有一份“世界便當”。這其中有份土耳其料理的代表作,據(jù)說飯島老師有段時間癡迷土耳其料理,而跑遍了東京都內的所有土耳其餐廳。以她這樣的一種“吃貨”的執(zhí)著行為,所挑選出來的料理代表,自然是不會讓人失望的。
作為一個對便當有著特殊情感的人,迫不及待在半夜就著烤面包的香味看完這本書。精美的圖片、簡單又清晰的排版,真的很容易讓人產生“明天,試試自己做便當”的想法。記得女兒上托班的時候,有一次作為家長代表去參加他們的戶外活動。午餐時,老師就跟我聊天:“你看,日本孩子跟中國孩子從他們的飯盒就能分得很清楚。日本小孩的盒飯都非常漂亮,中國的就很簡單。”我暗自想了想自己給娃準備的午餐。我以沒時間為借口,給孩子買了壽司、三明治,還帶了一些水果。再看了看圍坐在草坪上的飯盒君們,果然立即就能分出高下。色彩鮮艷擺放整齊的食物,跟一個個灰撲撲飯盒旁邊還搭配幾個塑料袋的景觀成了鮮明對比。那時候跟一個日本媽媽聊天,她說,她們在日本的時候,學校都會組織家長過去學習如何科學營養(yǎng)的準備孩子們的便當。當時想,“天啊,人家資本主義國家這么好的條件,我咱拼得過。”
要是——我早點看到這本書,哈哈,肯定能在表面上唬一唬。就書中這些便當盒,學會了我可以唬很久了!誰說中國媽媽不會做便當,我們只是把功夫放在別處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