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過年最讓人興奮的除了貼對聯,燒爆竹,就是穿新衣、壓歲錢。大紅的對聯被安置好,爆竹聲響的一瞬間,整個家就有了新年的味道。
而今越近年,感覺也與平時沒兩樣,除了手機上發倆紅包、提上水果竄門,逛親戚,似乎,這年就這樣過了。
而大家伙也是在年前匆忙趕回家收拾收拾,把家里人衛生打掃干凈,然后趕著去辦年貨,真的是好不匆忙啊。這還沒到人日,大家開始各奔東西。真正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記得猶久的歲月,我家鄉的習俗,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日送灶君。這一天,大家把廚房供灶神的香爐灰倒掉,重新貼上紅紙,以表示新的一年又來了,把柴火灶打掃干凈,點上香,供上豬肉,桔子,糖,酒。肉一般是豬肉或雞肉,是祿;桔子,是吉祥的意思;糖,預示生活甜蜜,酒是敬請灶君保一家有祿,不記恨主人家。
年二十四大掃除,你提水來我擦窗,干脆利落快快把家來打掃,咱一家人可真是合作愉快。
年二十五磨谷。在這天,大家要準備好足夠的米一直到初八后。因為加工廠年二十五開始停工,直至初八后才開工,所以要磨很多稻谷,儲備好米。
年二十六炸油角子和糖環。這一天,家家戶戶可謂是全員出動。因為舊時的吃食就這些,過年親戚探訪的回禮必備物品。
年二十七插松柏,柏樹是避邪的。
年二十八,殺鴨。因為前邊勞累幾天,所以獎勵自己的吃食。
年二十九,蒸酒。不管愛不愛酒,家里都要備著酒。
年三十,全家用柚子葉水洗澡。寓意去除一切臟東西臟事。
對于孩子來說,更需要儀式感。他們都喜歡過生日的時候戴著生日帽,吹生日蠟燭...…今年的除夕來的早,讓我們這就開始準備和孩子一起過一個有儀式感的中國年吧。
讓我們大家一起重溫兒時的年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