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歌不輟,芳華待灼;砥礪耕耘,履踐致遠。心存熱愛,目有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
————摘錄17日訓練營簡篇
短文深教:語言學用
1. 余老師講座《新課標,新要求,新方向》
語言學用放在教學首位。
2. 余老師示范課《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片段)
活動二:嘗試評價
評價赫耳墨斯,可用四字短語。
小結:愛慕虛榮、自以為貴、自命不凡、妄自尊大、不忠于職守
活動四:手法欣賞
試評析這則寓言的表達藝術。
小結:以神喻人、對話展開(三問三答)、心理刻畫(明寫、暗寫)、白描、留白、敘議結合。
最高妙的手法:蓄勢于前、急轉于后、戛然而止、余味悠長。
作業布置:簡析本文中“三問三答”的表達作用。
3. 余老師示范課《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片段)
任務二:課中筆記
汪國真:
因為向往/所以選擇了遠方
因為無所依靠/所以必須堅強
海涅:
我的心,你不要憂郁/把你的命運擔起
冬天從這里奪去的/新春將會交還給你
李白: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任務三:抒寫微文
請寫精致微文,要求引用《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中的一句話。
作業布置:背誦積累《像麥禾那樣搖曳》(蒂斯黛爾)
像麥禾那樣搖曳/吹到了又挺起
我也要如此頑強/將痛苦拋在一旁
我也要如此堅毅/日日夜夜經受磨礪
我要把我的悲傷/變成歡樂的歌唱
4. 學員觀摩課《蚊子和獅子》
余老師評課:
故事開端:設置懸念
情節發展:簡筆勾勒,白描手法,場面描寫
構思精巧:情節大起大落,刻畫逼真
續寫寓意:得意忘形,樂極生悲;勇者勝,驕者敗。
5. 學員觀摩課《“飛天”凌空》(自讀課文)
余老師評課:
場景描寫,敘議結合,動作切分,反復映襯。
首段:場景描寫,定格描寫,氛圍渲染。
末段:客觀議論,巧妙點題。
2024-7-17
16號聽課,17號晚整理
文學作品:語文知識順勢滲透
1.學員觀摩課《紫藤蘿瀑布》
余老師評課:
“托物言志”可以講多一點,“物我交融”、“托物寄意”、“借景抒情”。
“詠物抒情”散文規律:引出事物、描述事物、托物寄意。
2. 學員說課《秋天的懷念》
余老師評課:
課文層次與線索:秋、菊花、病
課文的章法結構:開頭與結尾的表達作用。
末段的寫意手法。
3. 學員說課《回憶我的母親》
余老師評課:
長文短教,文體知識,回憶性散文。
首段作用:點明全文中心;設置全文敘事線索;奠定全文情感基調;顯現文體特點。
末段作用:收束全文;議論抒情;深化主旨;升華意味。
4. 學員說課《老王》
余老師評課:
“老王送香油,送雞蛋”故事前面內容的作用。
鋪墊與照應,點出人物,介紹身世,略寫故事,作好鋪墊。
鋪墊手法,多事一人的文章,前面幾件事的作用。
《阿長與<山海經>》(魯迅),《背影》(朱自清),《我的老師》(魏巍)
5. 學員說課《背影》
余老師評課:
鋪墊手法,“背影”的作用。
反復:兩個“唉”;兩次“躊躇”;三個“爬”;三次“囑”;四個“終于”;四次“眼淚”;四次“背影”。
6. 余老師講座《練學生實踐活動的本領》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賞析故事中“三問三答”的作用。
評析這則寓言中的小說手法:人物出場,場景設置,人物對話,情節陡轉,懸念,留白。
《孤獨之旅》
景物描寫的豐富作用:設置環境,渲染氣氛,推動情節,烘托心情,舒緩節奏,襯托人物,增加美感。
《我的叔叔于勒》
小說中的船:“船”為線索,構思的著眼點,場景伏筆。
拓展:《草船借箭》、《老人與海》、《泰坦尼克號》等作品中的船。
7. 余老師講座《訓練教材研讀的能力》
《驛路梨花》
故事中“大山”的作用;
故事中“我”的作用;
故事中“小茅屋”的作用;
故事中“瑤族老人”與“小姑娘”的作用;
故事中“夢”的作用;
故事中“梨花”的作用;
故事中懸念的作用;
故事中虛寫的作用。
《我的叔叔于勒》
小說知識:視角、場景、線索、白描、虛實、抑揚、懸念、伏筆、照應、對比、鋪墊、蓄勢、波瀾、節奏、速度、巧合、情節陡轉、明線、暗線等。
2024-7-17
余老師錦囊——語文知識裝多少?!
1. 余老師講座《練現代文學作品教學的本領》
文中波瀾探究
抑揚之法《永久的生命》《阿長與<山海經>》
張弛之法《孤獨之旅》《我的叔叔于勒》
誤會之法《驛路梨花》《貓》《刷子李》
巧合之法《我的叔叔于勒》《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伏應之法《孔乙己》《社戲》
懸念之法《驛路梨花》《帶上她的眼睛》
跌宕之法《祝福》《小狗包弟》
反復之法《變色龍》《溜索》《孔乙己》
開合之法《白楊禮贊》《荷葉·母親》《故都的秋》
斷續之法《孔乙己》《故鄉》《范進中舉》
穿插之法《紫藤蘿瀑布》《荷葉·母親》《海燕》
三次之法《三顧茅廬》《皇帝的新裝》《海燕》
陡轉之法《赫耳墨斯與雕像者》《蚊子和獅子》《狼》《我的叔叔于勒》
妙法無限:增加人物
《刷子李》小三;《我的叔叔于勒》船長;《變色龍》將軍哥哥
2. 《孔乙己》小說知識
兒童視角:酒店小伙作為故事敘述者
場景設置:咸亨酒店,孔乙已出場與退場
看客:無主名無意識的殺人團
品析一個句子(縱向品讀)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
分析“傷痕” 一詞的重要作用:設置絕妙的伏筆,虛寫,鋪墊,層層深入。
何家打,丁舉人打,打臉,打折了腿。
品析一個段落(第11段)
中秋過后,秋風是一天涼比一天……
環境描寫;先聞其聲的手法;傳神的外貌描寫(以形寫神)
孔乙己的“走路”:特寫鏡頭,豐富深意,命運寫照
豐富深暗色彩的詞語:烘托悲苦,預示悲慘命運。
魯迅先生為何只給孔乙己安排了四文錢?多一文,可買一碟茴香豆,先生的冷峻筆法。
3.《白楊禮贊》藝術手法
抒情句反復的作用;宕開一筆;抑揚手法;象征手法;對比手法;托物言志
備注:白天聽課,筆記寫到手發酸,字不成形。晚上整理感興趣的點,干貨多多,一時難以消化。不急,綿綿用力,久久為功。
2024-7-18
文言與古詩文教學
核心素養是語文課程最重要的課程目標,也是立德樹人根本體現。
在語文課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審美創造、文化自信都以語言運用為基礎。
余老師在講座《練古詩文閱讀教學的本領》中,指出文言與古詩文教學的六個關注點:
背景知曉,語言學習,內容理解,朗讀背誦,審美品析,知識積累。
且看余老師的課例:
余老師示范課《水調歌頭》
教學鋪墊:蘇軾,寫作背景,詞與闋的介紹
望月思親,醉中抒情,賦詞放歌
活動一:自讀自講
1. 認讀教材注釋
補充:把酒,青天,今夕是何年,乘,弄,恨,長,向
2. 結合注釋,梳理文意(3分鐘)
“瓊樓玉宇”“青天”可不譯
小結:上片問天,抒發奇想;下片懷人,感人生(學生做筆記)
詠月懷人之作,“中秋詞”里最為膾炙人口的作品。
活動二:朗讀體味,突顯一個情
一讀,情在節奏中
二三節奏與二四節奏
二讀,情在起伏中
讀好情緒轉折點,語氣的揚與抑
我欲乘風歸去, 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不因有恨……此事古難全。
三讀,情在疏密中(語氣頓開與拉長)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此事古難全……千里共嬋娟。
四背,深情背誦
活動三:趣味欣賞
話題:這首詞中有……
示例:詞人醉酒騁思,情思浪漫,詞中有“我欲乘風歸去”的奇想。
小結1:詞中有“把酒問青天”的醉問;
詞中有“我欲乘風歸去”的飛天之夢;
詞中有“何似在人間”的感喟;
詞中有“此事古難全”的哲思;
詞中有“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深情祝愿;
詞中有一個引發情思的“月”字。
小結2:繪月成景,由月生情;以月明理,托月寄意。意味雋永,情味厚重。(學生做筆記)
小結3:這首詞通篇詠月,構思奇特,意境深遠,韻味深長。極富浪漫主義色彩,是蘇詞的代表作之一。
備注:這堂課上了39分鐘,學生為準初二生,教學課文為九上。
余老師的板塊教學,不蔓不枝,清清爽爽,大道至簡,令聽課老師拍手稱絕。
余老師《狼》朗讀設計
活動一:讀一讀
一讀:感知故事內容與結構
二讀:注釋詞義理解
三讀:了解故事情節
四讀:演讀課文,表現課文情思
“活動三:品一品”滲透的小說知識:
性格鮮明的形象,波瀾起伏的情節,生動描繪的細節,故事特有的場景。
備注:這是針對學員觀摩課《狼》,余老師評課后,順勢分享《狼》教學創意。分享了兩個教學創意 ,這里我只整理了感興趣的點。
余老師《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
教學鋪墊:張岱,寫作背景,生字
活動一:文意理解
落實注釋,自讀一遍,自講一遍,同桌互講一遍。
活動二:文脈分析
品味每一段內容與作用
活動三:文筆欣賞
選點品讀,即雪景名句
話題:欣賞這一節文字的表達之美
順勢滲透“白描”這一手法
余老師《愚公移山》教學設計
活動一:自讀自講課文(10分鐘)
活動二:細讀細品(10分鐘)
話題:第2段表達藝術欣賞
雖說是寓言,卻是小說筆法,小說知識順勢滲透:場景設置,對話描寫,波瀾起伏,夸張,側面映襯
全篇關鍵詞:畢力平險(一詞經緯)
活動三:朗讀背誦第3段(8分鐘)
活動四:專題品析(8分鐘)
話題:品一品故事中的映襯手法
大山,路程,小孩,妻子,智叟,神
備注:余老師今日分享的課例還有《陋室銘》《關雎》《與朱元思書》《答謝中書書》《渡荊門送別》等。凡是學員上一堂課,或說課,余老師就要分享該課的創意設計。更不用說一堂講座,多達六七個課例了,根本記不下來。
2024-7-19
寫作教學
余老師指出:閱讀教學重在“精華”內容的教學,作文教學重在“規律”的指導,即范文引路法。
且看余老師的課例:
余老師示范課《學一點中考記敘文構思的小技巧》
范文一:《釣魚的故事》
話題:說說這篇文章帶給自己的構思啟迪。
構思啟迪:敘議結合,先敘后議;內容集中地記敘一件事,然后大段議論或者抒情。
課文例證:
《背影》的大段議論抒情式結尾;
《散步》的大段敘事抒情式結尾;
《鄧稼先》用了課文的一個部分,“永恒的驕傲”作為全文議論抒情式結尾。
范文二:《“飛天”凌空》
話題:品析這則美文寫人敘事的生動手法。
構思啟迪:側面烘托,寫一個人一件事一瞬間,側面描寫,反復映襯烘托。
課文例證:
《軍神》中的側面映襯反復進行;
《刷子李》從曹小三的角度來映襯“刷子李”;
《少年閏土》中“我”對閏土的映襯烘托。
范文三:《滴水之恩》
話題:品析文章的取材技巧
構思啟迪:“三”的思維,“三”是一種寫作思維,它運用廣泛,變化多姿。
課文例證:
《精神的三間小屋》標題已經是例證;
《我為什么活著》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心。
范文四:《鐘樓讀書》
話題:發現文章的特別技巧。
構思啟迪:穿插手法,抒情句反復穿插,形成線索;嚴密結構,強化主題;用主題句反復抒情的方法。
課文例證:
《牧場之國》“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安塞腰鼓》“好一個安塞腰鼓”;
《白楊禮贊》“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贊美白楊樹”。
范文五:《我的老師》
話題:對文章的寫作進行妙點揣摩。
構思啟迪:多事一人,小段敘事;巧妙引用,夾敘夾議;直接抒情,變化人稱。
課文例證:
《老王》多事一人,逐層推進;
《阿長與<山海經>》典型的多事一人,厚重鋪墊。
小結:
敘議結合,夾敘夾議;
正面描述,側面烘托;
“三”的思維,穩定結構;
穿插手法,強化主旨;
多事一人,小段構思。
選題構思:
1. (? ? )讓我內心充滿(? ? )
2. 成為一顆美麗的種子
3. 讀書的故事
4. 夢想已經出發
余老師講座《練高效作文教學的本領》
文章構思的基本規律:
“首尾照應”是一種構思與表達的規律。如《昆明的雨》
“敘議結合”是一種構思與表達的規律。如《鄧稼先》
“夾敘夾議”是一種構思與表達的規律。如《故鄉》
“結構對稱”是一種構思與表達的規律。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起承轉合”是一種構思與表達的規律。如《紀念白求恩》
“春夏秋冬”是一種構思與表達的規律。如《雨的四季》
“引出事物、描述事物,托物寄意”是一種構思與表達的規律。如《紫藤蘿瀑布》
“重章疊句”是一種構思與表達的規律。如《鄉愁》
“三的思維”是一種構思與表達的規律。如《精神的三間小屋》
“一詞經緯”是一種構思與表達的規律。如《荷葉·母親》(紅蓮)
“線索貫串”是一種構思與表達的規律。如《回憶我的母親》
“主題句反復”是一種構思與表達的規律。如《安塞腰鼓》
“移步換景”是一種構思與表達的規律。如《老山界》
“首句排比”是一種構思與表達的規律。如《四季之美》
“欲揚先抑”是一種構思與表達的規律。如《永久的生命》
“插敘手法”是一種構思與表達的規律。如《我的小桃樹》
“正面描寫側面烘托”是一種構思與表達的規律。如《“飛天”凌空》
“宕開一筆”是一種構思與表達的規律。如《白楊禮贊》
“第二段現象”是一種構思與表達的規律。如《再塑生命的人》
“主次思維”是種構思與表達的規律。如《蘇州園林》
“概寫一筆細寫幾筆”是一種構思與表達的規律。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人物出場、場景設置”是一種構思與表達的規律。如《變色龍》
“一晚一早敘寫故事”是一種構思與表達的規律。如《驛路梨花》
“鳳頭豬肚豹尾”是一種構思與表達的規律。如《背影》
“文末有一個詳寫的故事”是一種構思與表達的規律。如《昆明的雨》《老王》《阿長與<山海經> 》
“情節陡轉”是一種構思與表達的規律。如《孤獨之旅》《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引;立;例;議;結”是一種構思與表達的規律。如《滴水穿石的啟示》
……
備注:這是30分鐘的講座量,感興趣的點;還有20分鐘的講座量,興趣不大。
回到一線講臺,不求完全照著余老師講,只求務實一點,利用好教材,滲透語文知識,提高學生分數。
手中的所謂現代文閱讀考點,已講得索然無味,曾經質疑,我是教考點讓學生應對考試,還是教語文讓學生感知母語的美?
另,小說教學,除了三要素,我已講不出任何東西。在余老師這里,我了解到小說知識的豐富,通過反復滲透積累這些知識點,學生能感受到文學作品的魅力,也能習得鑒賞文學作品的方法。
五天的走馬觀花,余老師的板塊教學,充分的集體活動,豐富的語言積累,讓我感受到了語文課堂的質樸與扎實,寧靜與靈動。
曾經翻余老師的書,“板塊式、主問題、詩意表達”,對這些概念無感,當時只覺教學課例精簡之至,用詞文雅之至,無從下手。如今現場聽余老師的示范課與講座,驚覺我教給學生有用的語文知識太少,太少。
做一個語文農夫,在語文的田野耕耘,慢慢地,穩穩地……
訓練營班主任康老師推薦:《余映潮談寫作教學藝術》《我的中學語文作文主張》(最近兩年出版)
2024-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