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5月22日13點07分在湖南長沙逝世,享年91歲。
記憶中的袁隆平爺爺,仿佛還是小學課本上那張插圖的模樣,穿著白襯衫,專注的看著手中的稻穗,他的想法質樸而善良:讓每一個中國人吃飽飯!
耄耋之年的袁隆平,明明可以舒舒服服安度晚年,卻依舊面朝黃土背朝天,頂著驕陽似火,披著寒露星光,直到今年年初,他還堅持在海南三亞南繁基地開展科研工作。
普天之下,試問有幾人能夠做到?
猶記得前一段時間那個被罵上熱搜的視頻里,粉絲們為了給自己的愛豆們拉票,大量買來牛奶,全部打開掃瓶蓋里的二維碼,但是又喝不完,只能雇人一邊掃碼一邊倒掉。
網友看到白花花的牛奶被直接倒進臭水溝,怒評:袁隆平爺爺這輩子做的最后悔的一件事,大概就是讓這幫家伙吃太飽了!
是啊!在這個娛樂至死的年代,有人說:“天下大事無人問,明星家事天下知。”
1 生于書香門第,卻一輩子和泥土打交道
今年91歲高齡的袁老瘦瘦小小的,皮膚黝黑,像個農民。有很多人都以為他是農民家庭出生,但其實不然。
1930年9月7日出生于北京協和醫院的袁隆平是真正的書香門第,他的父母都是知識分子,父親在東南大學畢業,母親是英國教會學校的高材生,在那個年代就能夠講一口流利的英語。
1953年8月,畢業于西南農學院的袁隆平服從全國統一分配,到偏遠落后的湘西雪峰山麓安江農校教書,在這個地方他安守平凡,一呆就是16年!
也就是在這里,袁隆平與妻子鄧則相識相知相愛,她是袁隆平學生,也是袁隆平的鐵桿盟友。
33歲的袁隆平和25歲的鄧哲沒有過多的花前月下,也沒有置辦任何結婚物品,兩個相知恨晚的大齡青年舉行了一個非常儉樸的婚禮。
然而,在那個動蕩的年代,袁隆平卻因為所謂的“自由散漫”差點被抓進了牛棚,雜交水稻的研究也險些被扼殺在搖籃里。
甚至袁隆平精心培植的試驗田也被人為摧毀,幸虧天無絕人之路,大家在一口水井中找到了5顆幸存的秧苗,雜交水稻實驗才得以繼續。
后來,因為技術問題,不斷配種的雜交水稻只長苗不長稻,又有人冷嘲熱諷:“可惜了,我們人類不吃草,不然你袁隆平的研究成果還是很有價值的!”
但是,這些在常人看來一路荊棘的科研之路,卻是袁隆平一輩子不改的初衷和堅守。
為了研究雜交水稻,結婚沒多久的袁隆平狠心離開自己出生三天的兒子南下,只為了不耽誤最佳的育種季節,妻子默默整理好行李,不問歸期,而袁隆平整整七個春節都未回家團圓。
這樣一個踏實肯干的老人,這輩子可以說是歷盡心酸和苦楚,但是功成名就以后,他常常以農民自居,生活也樸素得和農民一樣,對功名利祿看淡如水。
國家許以高官,他拒絕了,說潛心做研究才是他的畢生追求,一旦深入名利場,人心會浮躁,就很難靜下心來。
這些年他得到的獎金,不是捐給慈善機構,就是分給同事,自己卻幾十年如一日的簡樸低調,身上的襯衫不過幾十塊一件。
黝黑瘦小喂飽了十幾億國人的袁隆平院士,唯一擔心的是怕人們餓肚子,他曾在訪談節目中憂心忡忡:“中國差不多14億人口,糧食是不夠吃的。”
2 做學問嚴謹認真,生活中卻是個老頑童
袁隆平不僅創造了世界水稻單產最新、最高紀錄,甚至突破了“海水種稻”的先例,讓我國成為全世界第一個實現大規模種植海水稻的國家。
袁老在科學上為國家做的貢獻不言而喻,然而最打動人的是生活老頑童一般質樸可愛的袁老。
那一年國慶節,袁隆平獲得了“共和國勛章”,去北京領獎前,他高興得像個孩子,穿上西裝、系上領帶,大家笑著問他““袁老帥不帥”,老人家調皮又傲嬌的大聲回答:“帥!”
在前不久的一次采訪中,90歲的袁隆平笑稱:“原來自己是80后,現在是90后了。”逗得大家都樂了,人老心不老的袁老, 果然是個老頑童。
網友們拍到袁老顫顫巍巍去超市看米價,然后背著手傲嬌地從超市出來。網友們熱評:爺爺放心,有你在,我們不怕沒飯吃!
網友們還爆料袁老經常去家門口一家偏僻的小理發店剪頭發,他不僅自己設計發型,而且每次剪完頭發后還會俏皮地跟老板打趣:“哇,我又年輕了。”網友們紛紛點贊袁老的調皮和有趣!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袁老的特長是研究雜交水稻,但是生活中他的愛好廣泛,除了游泳、踢踏舞,興致來了,還會和妻子琴瑟和鳴,拉一段小提琴。
不僅如此,袁老的英語講的也特別好,之前在中非農業發展研究會他獻上了一段英文致辭,很多網友驚呼袁老的口語比自己還好。
在央視的一次采訪中,袁老的風趣幽默更是圈粉一大批網友。在記者問他還帶博士生嗎?他一臉無奈的實名吐槽:“我不帶了,辛苦得很、麻煩得很哪,那是要死腦細胞的。”大家忍俊不禁。
接著記者又問他團隊中的精英好不好管啊,袁老不說話,又是皺眉,又是撓頭的表情卻讓大家直呼:太可愛了,這還是我們眼里嚴謹認真的科學家爺爺嗎?
在一部紀錄片里,袁老還是孫輩們心中的“神仙爺爺”。當孩子們被問及“袁隆平是什么樣的爺爺”時,袁老的三個孫女給出了可愛的回答:
和藹可親,有童趣心,會經常在家里藏好零食,讓她們去“偷吃”。而且她們笑稱,爺爺特別低調,以至于小時候一直不知道爺爺是干什么的,始終以為爺爺是“看天氣預報的”。
這樣萬里挑一的有趣靈魂袁老怎么你能叫人不愛?
3 他的守護和堅守,讓我們禾下乘涼
俠之大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2019年,袁隆平曾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專訪時談到了自己的夢想。“對于雜交水稻產業化。我的兩個夢,一個禾下乘涼。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
為了實現這樣的夢,袁隆平將一生獻給了一方稻田,初衷不改。如今,他的夢還未實現,我們卻因為他的守護和庇佑,可以在禾下乘涼。
袁老把自己的一生都貢獻給了稻田,水稻就像他的血液一樣,而我們能做的唯有將他的精神銘記于心,在我們品嘗著美食、享受著美好生活的時候,記住有許多像袁老一樣的人默默地為我們付出心血、汗水乃至生命。
如今,那個負重前行的造夢人去了,2013年,袁隆平接受采訪時說的一番話卻應該被我們銘刻心中:“我們辛辛苦苦地鉆研來提高水稻產量,每畝提高10斤、5斤都是很難的,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珍惜糧食,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唯有此,才是對造夢人袁隆平最好的追悼和紀念!袁老,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