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自一人被扔在外星球,大概是本世紀最恐怖的鬼故事了吧。
沒錯,《火星救援》的男主角馬克·沃特尼就是那個倒霉蛋。
想象一下,如果你不幸成為那個倒霉蛋宇航員,面對被隊友“拋棄”、食物補給只能支撐31天、與NASA失聯的狀況,你會怎么辦?
除了大哭崩潰以外,你不得不用盡全力思考:如何活下來?
馬克·沃特尼在執行任務中被飛來的不明物體砸中失去知覺,由于風暴會導致發射器傾倒從而無法發射,所以隊友在找尋未果的情況下,不得不回到機艙,離開火星。
馬克·沃特尼醒來后,發現一根天線穿透了自己的太空服,但剛好填補了太空服破裂的縫隙,所以才得以活下來。
一個人被“遺棄”在火星上生活,生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只要出現任何一種不可控的情況,他都有可能會喪命:
氧合機壞了,他會憋死;
水循環裝置壞了,他會渴死;
棲息倉泄漏,他會被炸死;
即便這些情況都沒有出現,他也會在食物耗盡而死。
任何人在面對這種情況下,都會崩潰。但馬克·沃特尼沒有,即便在如此糟糕的情況下,他選擇了睡上一覺。
醒來后,馬克·沃特尼分析了目前的處境,盤點了當前的物資,發現情況其實并沒有想象得那么糟糕:
首先雖然任務原計劃是31天,但考慮到最壞的情況,火星飛行器里備了全體宇航員生存56天的物資。也就是說,剩下的食物足夠他吃300多天。
另外雖然自己的那套太空服損壞了,但是棲息倉里還有6套EV太空服;(比較笨重,用于執行地表任務)
棲息艙也沒有在沙塵暴中受到任何損壞;
兩輛漫游車雖然半埋在沙子里,不過也沒什么大礙;
太陽能電板都埋在沙子里,全處于失效狀態,但只要把上面的沙子清理干凈,就能發電了;
但衛星碟可能被大風刮到好幾公里以外,另外他失去了和氣候站的聯系......
馬克·沃特尼是積極的樂觀主義,什么處境下都可以面不改色地開玩笑:
“說點好玩的,我現在真成頭兒了。“
“在努力讓我活下去這件大事上,我的屁眼和我的大腦所作的貢獻不相上下。”
“他們說,你要是在一個地方種了莊稼,那里就算是你的殖民地了。所以,從技術上來說,我把火星變成了我的殖民地。你牛什么啊,阿姆斯特朗!”
你會在觀影過程中被他感染,好像這件事本來就沒什么大不了。
馬克·沃特尼的身份是植物學家和機械工程師,也恰恰因為具備的專業知識,使他找到了脫離困境的辦法。
馬克·沃特尼想在火星上培育植物,雖然火星土壤含有植物所需的基本元素,但相對地球上的土壤而言,它也缺了不少東西,所以馬克·沃特尼想出一個辦法,就是利用大便這種天然肥料來培育植物。
為了找到足夠多的“生物肥料”,馬克·沃特尼不得不把之前丟在廁所外面的大便袋子撿回來,里面含有復雜蛋白質,只要加上水和一些活性細菌,肥力就會立即上漲。
馬克·沃特尼準備在一百多平米的棲息倉種植土豆,問題又來了,每平方米的土壤至少需要40升水才能能滿足種植要求,但在棲息倉里,水也是有限的,所以馬克·沃特尼準備將氫氣和氧氣點燃,來制造大量的水,雖然中途出現一些小意外,不過這次實驗也成了。
解決了溫飽的問題以后,馬克·沃特尼還必須解決另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如何恢復與NASA的聯系,讓地球人知道,原來馬克·沃特尼還沒有死。
他首先想到了阿瑞斯4站點,那里不僅可以發射離開火星地球,同時還有和地面建立聯系的通訊裝備。
但阿瑞斯4站點在3200公里以外,但漫游車的電量只能行駛35公里遠,而且由于火星夜晚溫度特別低,如果要保持車內的溫度,不得不耗費更多電量。
馬克·沃特尼的解決辦法是,把另外一輛車的蓄電池也拆下來用,另外帶上太陽板,這樣就能在日光充足的時候,把太陽板從車頂卸下,平鋪在地上來積蓄電能。
馬克·沃特尼還找到了把被遺棄的RTG(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衰變放出載能粒子并將其能量轉換為電能的裝置),把這玩意兒放在車后,就像北方冬天的供暖設備一樣,能夠保持車內的溫度。
終于,在漫長的旅途之后,馬克·沃特尼到達了目的地,并發現了探路者號和旅居者號。
這時候,正好NASA的工作人員需要通過衛星查看棲息倉的損壞情況,以降低下次發射的成本,結果在檢查過程中,他們發現漫游車有被移動的跡象,而且在經過那么大的風暴以后,太陽板上不可能那么干凈。
而且在衛星圖像中,漫游車的兩頂三角帳篷被打開了,但在任務記錄日志中,沒有任何關于打開折疊帳篷的記錄。
所以他們推測:很有可能,馬克·沃特尼還沒有死。
在馬克·沃特尼和工作人員的努力之下,利用探路者號,終于恢復了和地面的聯系。
當新聞公布了馬克·沃特尼還沒死的消息的時候,全世界都震驚了。
不僅因為,大家從來沒想過馬克·沃特尼還活著,更重要的是,這個人,在如此不可思議的情況下創造了無數的奇跡。
他是第一個孤身置于一整顆行星上的人;
也是第一個在火星上待了超過三十一個火星日的人;
還是第一個在火星上種植作物的人。
“對于每一個我來過的地方,我都是第一人。走出漫游車?第一個人走到那么遠的地方!爬上小山?第一個爬上小山的人!踢火星巖石?這家伙有100萬年沒挪過窩了。”
就像阿姆斯特丹邁出的一小步,卻是世界的一大步,馬克·沃特尼生存的奇跡,也是全世界人的奇跡。
張泉靈曾說過,“敢為人先,敢為人之不敢為,才能把自己走成一道風景”。
幾十億人自愿走上街頭,發起了拯救馬克·沃特尼計劃,默默祈禱他的平安歸來。
馬克·沃特尼的隊友們犧牲一整年的時間回來找他,中國國家航天局放棄了他們從事多年的項目,就為了貢獻一臺助推器,這個拯救任務至少花費了數億美元。
影片的最后,馬克·沃特尼終于回到了家。
在宇航員預備課上他跟學生們分享自己在火星的經歷,很多人都曾問他,“當你獨自一人被困火星,你是不是覺得自己會死在那?”
馬克·沃特尼回答說:
“是的,肯定的。這是太空,不會什么都順著你來,有的時候,一切都事與愿違,你就會說‘就這樣吧,我認命了’,你要么接受現實,要么就轉化逆境。你開始做計劃,自己算一下,解決一個問題,然后去解決下一個,然后再下一個,等解決足夠多的問題之后,你就能回家了。”
神救自救者。
自始至終,他都沒有放棄希望,所謂的奇跡,不是天生存在的,而是因為有個“傻子”愿意相信,因此不停地努力,所以才被創造出來。
大多數人一輩子可能都沒經歷過幾次真正的絕境,所謂的走投無路只是不想全力以赴的托詞。
什么是真正的勇敢?
就是即便身處絕境依然全力以赴,是因為相信,所以看見。
是勇敢、探索和敢為人先的精神。
#今日說說:你的勇敢時刻#
圖片來自電影《火星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