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平凡的一生。
念念給她媽打電話的時候,她媽正在她的閨蜜家劉姨家摸麻將。
扯了一會子家常理短,念念故作輕快的提了一句,“老媽,我想您的啤酒鴨了,等兩天順便帶個朋友回來吃飯哈。”
飯字還沒落音,電話那邊她媽就火急火燎的問,“男的女的?是不是男朋友?哪里人?多大了?在哪上班?……”
電話那頭炸開了鍋,念念一陣頭疼的捂額,還是“嗯。”了一聲。
念念是家里獨女,今年25歲。書上說,25、6歲是女人最適合結婚的年齡。思想上已經過了小女孩的懵懂浪漫,開始有了一定的成熟度。能夠分辨清楚自己適合以及需要的生活方式。等結婚生子,30歲之前還可以以最好的狀態回歸事業。
一起上班的柳姐,今年剛邁過30門檻,家里催的緊,她不得不從管理位置退下來,而把更多的精力花在了各種相親身上。
她說遇見最奇葩的相親是對方問,“你這么優秀至今單身,是因為身體有毛病嗎?”
那次之后她對相親開始有恐懼,卻又不得不去赴約。
后來,連自己都已經分不清自己要的是怎樣一個男人,怎樣一種生活。因為從一開始,所有的對談就不是因為“愛”,更像是擺在案桌上的肉,任人挑肥揀瘦。
而工作上,有同事調笑她,“別總這么拼命,總要給我們男士同胞留口飯吃吧?!”
她說,“這個社會有一種很奇怪的現象。你工作拼命認真,太優秀漂亮,就會遭到眾人排擠,反而是那些工作平平,長相平平的人,很吃香。”她在公司十年,除了工作接觸,她幾乎沒有一個公司內的朋友。
念念不想成為柳姐那樣的狀態,雖然她也很羨慕她的工作業務能力。
所以當溫文爾雅的舒小嚴鄭重其事的拿著戒指跪在她面前求婚的時候,她答應了。
不是每個男孩都會這么費盡心思的布置一場浪漫的約會,再發動了他們所有共同認識的朋友,策劃了一場認真而有儀式感的求婚。
那一刻,除了感動。唯有幸福感。
他們談了半年了,兩個臨近的小城市。每個周末都是嚴小舒跑到她的城市,他很少送她什么禮物,會一個人跑到超市買一堆食材,塞滿她的冰箱,再給她做上一頓賣相一般但符合她口味的飯菜。
他會在她姨媽期肚子痛的時候打個車奔過來,只為摟著她給她溫暖。再在第二天天不亮再打車趕回去上班。
他說,“一個月你難受的也就一次,不多的。”
舒小嚴不會浪漫,但是很實在。他的好,是從心底發出來的。這也是他人緣好到能說動她所有朋友的原因。
把舒小嚴的所有資料都報備了,好說歹說,念念媽才掛了電話。
念念舒了一口氣。
不到五分鐘電話響了,這次是爸爸。
“閨女啊——”啊了半響,又問了一句,“這次確定了嗎?”
在舒小嚴之前,念念談過一個初戀,四年大學,也見過彼此父母,畢業就為各自的去留城市而各奔東西。
念念喜歡小城市的安逸。回來之后便考入離家不遠的城市做了一名國家公務人員。
和舒小嚴是在單位組織的“面對溺水如何自救以及簡單救援”上認識的,舒小嚴是一名醫生。
舒小嚴有念念要的安全感,在她剛好可以走入婚姻的年紀。
舒小嚴特意打來電話,詢問了她父母的喜好。她父親不喜歡抽煙,也不喝酒。他都一一記了。
下午又打來電話,“我給伯父挑選了兩盒茶葉,聽說茶葉養身極好。給伯母挑選了兩套滋補品。想來想去,還是選了兩瓶酒,用來招待客人。”他問,“你看還需要添置點其他什么物品嗎?”
念念能夠聽出舒小嚴的小心翼翼和認真。她笑,“就簡單吃個飯,你不要這么緊張。”
念念原本也認為就是一個簡單的吃飯。當她領著舒小嚴踏入家門的時候,連她自己都傻眼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七大姑八大姨塞滿了整個屋子,她爹嘿嘿的笑,“你爺爺說很久沒見到孫女了,你外公外婆是來看你媽的,你姑,你舅說過來串串門。。。。。。”
舒小嚴反而淡定了。
念念記得媽媽曾經說過,“看一個男人有沒有擔當,看他遇事慌不慌。”
念念邊折著手里的菜,看著客廳里兩個大男人聊著家常,麻將桌上一片祥和,偶爾會有高談闊論,也會有歡聲笑語。
或許,以后的日子都會是這樣柴米油鹽醬醋茶里平凡。
人生,可不就是平凡嘛。
人有時候想要的東西甚多,真正需要的卻也就兩樣。
不過是從出生到結束無病痛災難。
有生之年,有最親最愛的人相伴。
念念覺得,此生如此度過,已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