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大家的收獲#
小暖:
1. 感覺特別被滋養(yǎng),這樣的讀書會讓我感受到了主辦方三個人的初心,我內(nèi)心就是相信她們一定會越辦越好[拳頭]
2.關(guān)于[原因論]和[目的論],
我們都分析了自己最難以改變,又想改變的一件事,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原因和目的。其實,這也為我們改這個陋習提供了解決方案。
3.關(guān)于生活的隱喻這個小活動,真的特別喜歡,我從中感受到了每個小伙伴的樂觀面,我們都是可愛的人兒[愉快]?
郭郭:
今天特別有幸認識幾位很正能量的朋友。收獲很多、歡樂很多,初次見面,卻毫無陌生、拘束的感覺,而是非常有安全、信任、溫暖、滋養(yǎng)的感覺,很感恩遇見[玫瑰][玫瑰][玫瑰]
說到收獲真的是有很多,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1、首先在分享《被討厭的勇氣》當中意識到,其實大部分的人原來一直活在原因論中,而常常忽略目的論。二實際上讓自己活著更精彩,一定藥開始轉(zhuǎn)變思維,從目的論開始。然而,現(xiàn)實中,有很多人覺得自己的一些行為習慣需要改變,可是總覺得被外在的人或事限制住了,而改變不了,也總會為自己找各種好聽理由告訴自己和別人:我就是因為什么什么,所以我改變不了。所以一邊嫌棄眼前的生活和習慣,又一邊周而復始地重復著“不良”習慣和不喜歡的生活。深層次原因:我們不改變是因為在“不良”習慣和生活中,我們得到了所謂的“善”,只可惜,這種“善”其實很多時候是假“善”。所以,如果要轉(zhuǎn)變思維,按目的論去活,我們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要敏銳地覺察和清楚地分辨。
2、從“照顧好自己”—“瓶子”游戲中我們明白,你里面裝滿了什么,你外在流露的就是什么。你里面裝滿的都是生活點滴的傷痛、怨恨、憤怒,那你會因外界的一點點刺激,就會把瓶子里的傷痛、怨恨、憤怒激發(fā)出來,從而給外界造成同樣的傷害。而如果你里面裝的是生活點滴中愛、愉悅、滿足,那么,你流露出來的自然也是這些正向的情緒。就像今天在場幾位朋友,雖然經(jīng)歷了人生很多不同階段,但是她們?nèi)匀恍闹杏袗邸⒂袎簦黜W亮,我想其實正如上面所說的,因為,她們在她們的瓶子里收集了很多快樂、溫暖、友愛、美等正面的元素,所以,她們所流露的才是能夠吸引人、打動人、滋養(yǎng)到別人的元素。
3、最后,當在現(xiàn)場找三樣能代表你、他、世界的物品時,發(fā)現(xiàn)真的很奇妙,雖然好像毫無聯(lián)系的物品,卻能那么準確地描述出三者之間的聯(lián)系,真讓我腦洞大開,原來還可以這樣[偷笑]
在這個游戲中,讓我對幾位朋友更進一步認識和了解,也看到她們身上可貴的閃光點,真是覺得這樣的相識太美好了。
非常感謝三位老師的組織,希望這種純粹而賦能的讀書分享活動可以一直延續(xù),也能讓更多人受益。感恩遇見美好[玫瑰][玫瑰][玫瑰]
小馬:
說來是第二期,其實也是第一次主辦對外的讀書會,兩個小時,既是對自己,也是和三五好友的一次特殊時光。
這里有老朋友,有新朋友,有對書中內(nèi)容的深度探討,有對自己靈魂的探索,有對他人新的認識,有對世界另一種解讀。
辦讀書會的初心,是想提供一個場所供大家表達、學習、賦能,沒想到交流之余還有這么多意外的碰撞和發(fā)現(xiàn):兩個同名的小伙伴連鞋子都是一樣,孩子也在同一小學讀同一年紀!我們五個人竟有有共同的缺點!說到興起臨時增加了一個PD活動,以及隱喻活動——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
我說,這次讀書會一定要給120分,多出的20分是附加分,就是給我的意外驚喜和全身心的滋養(yǎng)。
晨晨:
辦讀書會的初心,是想提供一個場所供大家學習、賦能,反過來自己被大大地滋養(yǎng)了。
不論是用隱喻表達生活態(tài)度取向的分享,還是聊到興起處自然而來的正面管教活動;不論是說到同頻處的驚喜,還是爆笑調(diào)侃后眼角的小淚花,參加讀書會的五位小伙伴都特別地敞開,賦能滿滿。
正所謂是“充電2小時,可以供電1星期啦”
郭郭(另一位)
不論是金句分享、人生故事大剖析、用隱喻表達生活態(tài)度取向的分享,還是聊到興起處自然而來的正面管教活動,大家都特別敞開。不論是說到同頻處的驚喜,還是爆笑調(diào)侃后眼角的小淚花,我們五位參與的媽媽,都在2個小時里被滿滿賦能。已經(jīng)迫不及待想下一期,會跟哪些新伙伴有讓人拍案捧腹的碰撞呢[玫瑰][玫瑰][玫瑰]
#讀書分享#
原因論 vs. 目的論
每個人都分享了一件自己覺得難以改變的事,有遲到,有暴飲暴食,有不收拾屋子…
從原因論來看,造成我們這些頑固陋習的原因真的很多,最后總能歸結(jié)到原生家庭,“怪罪”到父母身上。
然而阿德勒是這么說的:“重要的不是被給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給予的東西。”
當我們再戴上“目的論”的眼鏡去看這些難以改變的事,背后原來隱藏了種種目的——而我們一定從這件事當中可以獲得某種“善”(即好處)。
#體驗活動#
1.憤怒的瓶子——照顧好自己
臨時興起做起了“照顧好自己”活動,也就是文中的第一張無比歡樂的圖。
我們是媽媽,更是一個要照顧好自己的女人,這個活動讓我們確信,只有照顧好了自己,我們才更能做好家長這個工作。
2.隱喻
從身邊的各種小物中任選三件,記錄下來:我是____,他人是____,世界是____,因此我要_____。
有人選擇了:干蓮蓬、月餅、存錢罐;
有人選擇了:口紅、糖果、工作室標簽;
有人選擇了:面包干、點讀包、鮮花;
有人選擇了:筆、書、糖果;
還有人選擇了:筆、紙、很厚的一本書。
我們對手上對物品細細觀察,進行白描,細細品味它是我,還是他人,還是世界。
有趣的是,其實不論我們選了什么,都不會影響我們解讀的方向,潛意識早就幫我們做出了選擇。
通過這樣的活動,把潛意識具像化,對自己是一個全新的解讀,一個全新的了解。我在三個月前也做過一次同樣的活動,但是探索到的自己已經(jīng)不一樣了,于是我也看到了自己的變化。
? ? ? ? ? ? ? ? ? ? ? ? ? ? 童伴媽媽
? ? ? ? ? ? ? ? ? ? 童心同行·伴你成長
? ? ? ? ? ? ? ? ? ? ?講師團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