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職場逗伴匠
1.
印象中,你覺得講師這個職業,是咋樣的?
講師,總是能夠出口成章,口吐蓮花,侃侃而談,引經據典
講師,可以去全國各地旅游,邊工作邊享受生活,自由自在,羨煞旁人
講師,自由度高,想睡到什么時候都ok,不用坐班打卡,不用趕早晚高峰
講師,課酬(薪資)高,人們稱之為“金領”,而且為人所敬重,自我價值感高
講師,“空中飛人”,上午才抵達這座城市,沒來得及多看兩眼,夜幕下趕往下一個地方。
講師,始終積極正能量,在臺上的光鮮亮麗,受到眾人追捧。同時,也感染影響著臺下的每一位學員。
如上所述,這是一個看上去多么風光無限的職業,你是不是有點動心了?
2.
事實上,講師的生活日常是這樣的......
學富五車,引經據典?
講師出差的行李箱里,可以沒有餅干泡面,但至少都會裝兩三本書。為師者,腹有詩書氣自華,要時刻保持精進,學習是不能停的。
早年間,我遇到過少數講師,宣稱自己課量太滿,講都講不完,哪里有時間學習看書。事實證明,這一類型的講師,隨著市場的大浪淘沙,逐步在江湖中銷聲匿跡了。
自己在各地奔波中養成了一個習慣,高鐵站或機場,有書店的地方,只要是時間允許,我都會過去待會兒。
要么聽聽大咖講座,學點思路找些靈感。要么去店里,找幾本有眼緣的書籍,翻來讀讀,確實不錯況且包里沒書可讀了,就捎上兩本,以供閑暇翻閱。大多數看到不錯的書,直接馬上在線下單,直接訂購,回家后就有新書可以讀了,也不耽誤事。
全國旅游,享受生活?
我朋友圈有很多講師朋友,剛剛還在武漢吃熱干面過早,晚上就到西安吃肉夾饃,過兩天又在河北吃驢肉火燒。按道理這日子很滋潤吧?并沒有,多數講師的時間行程都安排的十分緊湊。
比如說,有次我在石家莊講完課,下午一點半的飛機,為了去附近一個古香古色的地方看看,早上六點多就爬起來,轉兩趟車,來回路上就花了近三小時,自己在里面走走看看的時間也就一小時,中午趕回酒店樓下吃點東西,就直奔機場了。
還有一次,從武漢飛重慶,抵達后與主辦方接機人員匯合,直奔培訓會場。講完課,中間也就一個多小時的自由時間,緊接著就要去機場了,一打聽著名的解放碑距離培訓會場就20分鐘的車程,時間不夠吖,打消念頭,只能感慨一下。
講師們都有句口頭禪,不是在講課,就是在去講課的路上。現在,你懂了吧?
臺上光鮮,狀態一流?
記得有一年的七月中旬,我和國內一位講通用管理的職業講師,去某地區行業排名top3的生產制造型企業去講課,很不湊巧,培訓講課的地方就在公司的員工大禮堂,設備器材陳舊,現場坐了估計有兩三百人,關鍵的一點,沒有空調,這個大禮堂是半開放式的。
老師見狀明顯是不太高興,有點責怪機構負責人沒有安排妥當,沒有辦法,來都來了,下面幾百號人都候著呢,再過半小時就要開講了,調整狀態,正常授課。話說回來,現場確實太悶了,講師的白色襯衣幾乎濕了一半,但講師依舊投入,臺下的學員是完全能感受得到。講師在臺上盡情綻放,學員們也送上了一次又一次的鼓掌。
ok,現在知道了講師的生活日常了?這還只是一部分。因此,講師好叫并不好當,敬畏之心常懷,成就美好未來。
3.
如果你想成為一名講師,需要有啥絕活呢?
來來來,講師必備的絕活,你得會這三板斧!
第一板斧:良好心態是個寶
①敬畏之心
正如前面所說的一樣,講師得有一顆敬畏之心,無論這課題你講過多久多少次,都要把這次課程當成最后一次,盡心盡力,講授演繹,這是你的職業本分所在。
課程對于講師,要保持常講常新,這才是優秀講師正確的打開方式。
②專業之心
早年間和某國內著名培訓機構老總一起,跟幾位講師吃飯,席間老總聊起了一個職業講師,那時候這個老師算是名聲在外,很會講課。
老總說:“我前幾天請那個老師過來,去服務我的一個大客戶,接到講師本人后,本打算去培訓會場調試準備,順便翻閱下ppt,結果那個講師自信滿滿的說,這個課題自己已經講了幾十遍了,可以說倒背如流,講課不用放ppt。”當時老總一聽面露不悅,礙于情面打哈哈就這樣過去了。
第二天,正式培訓時,講師在上面慷慨激昂,沒有用PPT,學員幾乎都聽得是一頭霧水。結果這事反饋到企業的培訓管理者那邊,上午講完后,培訓負責人說:“講師的課酬一分不少,直接讓機構換老師,后面的課這個老師不用講了。”然后這個老師,就沒有然后了。
自信是好事,但是得有底線有規矩,為師者更當如此。
③從容之心
尤其是入行不久的,一副年紀輕輕的模樣,看上去經驗不足的新手講師。
各種現場的“疑難雜癥”,你都要應對自如,比如麥克風沒電了、學員遲到早退、音響失靈了、突然教室停電、有人現場跟你唱反調、上課睡覺、提問沒有人作答、現場氛圍帶動......后面的章節,我會單獨來詳細講講,關于培訓中的突發情況應對技巧,這里就不贅述了。
只要登上講臺,你就得Hold住全場,引導大家,保證有序的學習狀態。
請記住,臺上無大小,臺下立規矩。
另外,對于資深講師來說,通常還好一點,他們在江湖中摸爬滾打,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已身經百戰,刀槍棍棒什么的,都見怪不怪了。
第二板斧:身體素質太重要
早期的講師,由于市場或檔期的原因,很多是晚上奔波趕路,第二天一大早還得起來,照舊開課。我才入行的頭幾年,目睹了太多。
有的老師凌晨一點多,由主辦方專車接到酒店入住休息,老師身顯倦意,眼里輕微水腫或布滿血絲,睡了三四個小時,起來簡單吃點早餐,就直奔培訓會場,為全天的課程開始了各種準備,沒有一副好身體,其他都是浮云。
市場上,成熟的商業講師,隨便一口氣連著三五天講課,那是家常便飯。
每天六七個小時,全程站著講完,內容情緒互動什么的,你還得精神狀態一流,嗓子得清亮如初,眼手身步法都得講究,不能讓機構負責人或受訓方的學員覺得,這個老師講得一天不如一天。如果真是那樣,不好意思,基本上,作為講師的你,返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有次和外地一位講師,在機場碰面,見他的時候拖著兩個超大的行李箱,當時很是疑惑,也就兩天課程,咋就整的跟搬家一樣?
第二天早上,總算明白了。清晨六點多,老師身著全套運動裝備,專業的跑鞋,外出晨跑三公里(住在度假山莊,青山綠水環繞,空氣質量超好)。跑完后,他還從大大的箱子里又拿出一桶蛋白粉,桌上還放著螺旋藻和一盒什么維生素片。
長期出差在外的講師,還得學習自我調養之道。
第三板斧:專業根基要打牢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
想成為優秀講師,你的基本功得扎實。你根本不用開口說話,上場后走到正中間,站好定住了,業內行家一番打量,就知道你的能耐大小,內功深淺。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講師難講無貨之課。
剛剛起步的講師(內訓師),要不斷輸入內容,讓自己有料有趣,這是最基本的日常功課。無論走到哪里,都是可以信手拈來的授課題材,處處留心皆學問。
講師的知識結構,決定他的段位層級
比方說,自己書柜的書被我幾乎全部翻完,只要能看的,覺得對我有幫助的,全部瀏覽。內容涵蓋企業管理、目標管理、時間管理、執行力、團隊建設、NLP教練技術、心理學,營銷、邏輯思維、商務禮儀、演講口才、講師訓練、職場發展、個人成長、國學經典、歷史文學等等。當然,每一個階段,我還會定期補貨換新。
講師,是通過持續學習,將自身的經驗內化,把內容分享傳遞給企業,協助解決或改善某些問題點。那么問題來了,早期的講師,應該如何進行知識積累?
A.明確主體目標需求
B.定位個人專長領域
C.以場景實踐為主線
講師的知識管理,決定他的視野。從專業角度,我們常把知識分為四個層次:
是什么 → 為什么 → 怎么做 → 跟誰有關
總而言之,多積累多沉淀,這是講師的必修課。
越是向往光明,越是要扎根黑暗。
4.
除了這三板斧,還有沒有什么講師的學習精進秘訣?
①學習內容要體系化,是一定要!(早期這方面自己走了些彎路)
②學習規律要多總結(成人學習的原則與風格)
√溫故知新
√與我有關
√突出重點
√互動體驗
√雙向交流
√多感官刺激
③學習目標要滿足到(對標企業經營需要)
④學習環境要多趣妙(有趣有料有歡笑)
⑤學習實踐要多引導(示范帶頭練習)
5.
余秋雨說:“漂亮的衣服等等再穿,好玩的地方準備好了再去,總把希望寄托在以后,日子一天天地過去,生活沒有任何改變。原來是我疏忽了,哪有那么多未來啊?有的只是現在!”
我也想說:“講師是講出來的,不是想出來的。唯有實戰才能成就實戰,別再說等我準備好了,哪有那么多時間,有的只是現在!”
想成為卓越講師的你,現在該做點什么?action!
【TIPS】
(1)講師哪有什么自由,自由即是不自由。
(2)講師之路,很長很長,別慌張,但一定要成長。
(3)某一個主題,講師能夠完整講三天,才算真懂回事兒。
(4)記住了,如果想轉型為專業講師,先去免費講50場課程。
(5)培訓師的黑夜比白天長,喜歡培訓,就得喜歡并享受孤獨。
(6)至少先學會講好一門課,想辦法讓這門課變成你的品牌課程。
下一篇,我會繼續分享《講師的風格塑造》,敬請關注。
-END-( 凌晨碼字寫文,覺得實用就點個贊,讓我開心一下吧!)
逗趣職場每一面,伴隨你我每一天,匠心傳道每一言。
我是職場逗伴匠,一個跑馬拉松的知識手藝人,助力職場人的自我效能提升。
堅持碼字,這是我熱愛的事。對你有幫助,才是一種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