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是個人過往積累的人生經驗的總和,包括自己的價值觀和一切行事的指導思想與方法論。
"開啟心智",是把心智運作的過程"可視化"。大家對事物的反應,往往都是本能的條件反射,從自己大腦里存儲的相關經驗或信條中自動調取并運作,以此給出相應的反應。這類似于低等動物的條件反射,是相類似事件得到高效處理的一種機制。而發現我們心智的這一運作模式,觀察到每一次心智運作的過程,并加以分析和優化,為自己開啟另一個審視自己的視角,有的人稱之為"上帝視角",也有所謂"NLP(神經語言程序)",有佛家禪道里的"內觀",還有叫做"元認知",這里姑且就先引用"元認知"這個叫法吧。
元認知,是思維上的一個視角,從這個視角觀察或監控自身的行為,了解到我們對外界的一些反應和行為是否正確或合理,以此幫助自己及時發現問題和糾偏,能經??焖俚那袚Q并運用這個視角,是一種能力,我們這里稱之為"元認知能力"。
開啟自己的心智,就是在自己的思維之上開啟那個更上一個層次的思維視角,或者稱之為打開自己的"元認知"。
世間大多數人是心智未開或未完全開啟的的,聰明人辦糊涂事,就是那種心智未開的聰明人,一不小心鉆了牛角尖。心智,不是智商,聰明人的智商可能會比較高。一人的心智一旦被開啟,只是打開了審視自身的視角,也就擁有了自我糾正錯誤思維和行為習慣的機會而已,并不是說開了心智的人就會轉身變得很牛。
心智一旦完全開啟,很難再回到過去,你的心就如同切換到了一個嶄新的世界。不僅僅擁有糾正自身問題的機會,還會對別人的行為有更深的見解。引用兩個這方面的經典案例,因創建"博弈論"而獲得諾獎的約翰·納什,是電影《美麗心靈》的主人公原型:他是歷史上第一個廣為人知的“用自己的精神戰勝了自己的精神病”的人。換言之,納什通過掙扎學會了控制自己的大腦,不再被自己大腦中的幻覺所控制。另一個經典的例子是著名的奧地利神經學家、精神病學家維克多·弗蘭克。他的父母、妻子、兄弟都死于納粹的魔掌,而他本人則在納粹集中營里受到殘酷對待。經歷了無數的波折與思考后,他明白了一件事:“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剝奪,唯獨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選擇一己態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剝奪。"
開啟心智能讓自己不斷的修正或優化自己的行為,讓行為更有效,比如在與人的溝通上,你說了什么固然重要,然而更重要的是對方聽到了什么,人們總會有理解的差異,所以,在溝通的后面讓對方復述接收到的信息,可以發現信息傳達的偏差程度。只有試過了才知道,有時你以為自己表達到位了,一確認卻發現,可能對方收到與理解的完全是另一個意思。我們可以反思和優化自己的表達方式,無論如何優化自己的表達內容和方式,更重要的永遠是與對方的確認。心智開啟,不僅可見自己的不足,還可以看到他人的問題,進而選取更有效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