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善于管理自己的時間。”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在《有效的管理者》一書中這樣說道。
德魯克認為,最能鑒別管理者效能高低的關鍵因素,或許就是能否珍視時間。許多管理者都是用大量的時間做許多看似一定要完成的事情,但實際的貢獻或成效,卻是少之又少。時間管理是優秀管理者必備技能,隨著社會的發展,時間管理也在不斷的更迭,你是時間的有效管理者嗎?你使用的是第幾代時間的管理方式?
第一代的理論著重利用便條與備忘錄,在忙碌中調配時間與精力。
第二代理論強調行事歷與日程表,反映出時間管理已注意到規劃未來的重要。
第三代理論是目前正流行、講求優先順序的觀念。也就是依據輕重緩急設定短、中、長期目標,再逐日訂定實現目標的計劃,將有限的時間、精力加以分配,爭取最高的效率。這種做法有它可取的地方。但也有人發現,過分強調效率,把時間崩得死死的,反而會產生反效果,使人失去增進感情、滿足個人需要以及享受意外之喜的機會。于是許多人放棄這種過于死板拘束的時間管理法,回到前兩代的做法,以維護生活的品質。
現在又有第四代的理論出現。與以往截然不同之處在于,它根本否定“時間管理”這個名詞,主張關鍵不在于時間管理,而在于個人管理。與其著重于時間與事務的安排,不如把重心放在維持產出與產能的平衡上。
刻意練習旨在:以練促學、以練促思、以練促用。因為思維導圖的應用能力提升的方法無它,“唯手熟爾”。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參加以下各項刻意練習計劃:
“鱷魚計劃”:月更21圖;
“百圖計劃”:季更100圖;
“遇見計劃”:年更300圖。
了解詳情,請閱讀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