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畢淑敏的心理小說,有血有肉。而這本書更像是把心理小說拆分了后的片段,不失清晰和深度。
其中一篇叫《腳比鞋珍貴》光看標題也能猜個七八分,不要拿世俗或他人的標尺去衡量自己的感受。
世上先有腳,人生是一條無邊的路,路途遙遠且艱辛,所以人們創造了鞋,從最簡樸的草鞋到昂貴的水晶鞋,價值直上云霄。鞋本是為腳服務的,可許許多多的人常常忘記這一點。別人看到的是鞋,自己的感受是腳。
男友偶然看到我的腳,驚訝又心疼地說我的腳怎么變形如此厲害,是鞋太小了吧。是的,從小就穿小鞋。我腳掌寬而長,不敢穿涼鞋,因為怕再被嘲笑,于是總會去挑選有些擠腳但“秀氣”的鞋子。二十多年的擠壓,腳趾頭的方向已發生不可逆的改變,看看真是委屈了它們。還有過因為貪圖跑鞋外觀好看而忍痛花了一大筆錢的經歷,腳掌寬的人非要穿窄頭鞋,真是自找罪受。步行還好,而跑步時,不適感加重,果斷拋棄。年少無知,直至遇到謝先森,才知選鞋需“合腳”。
大千世界,有無數種供我們挑選的鞋,腳卻只有一雙。
選伴侶亦是如此,且不說人和人差異巨大,同一個人在不同年齡階段需要的伴侶特質并不盡相同。所以,要么和伴侶一起成長,要么重新尋找更適合自己的人。在此并非鼓勵“喜新厭舊”的行為,都是這顆行星上獨立的個體,而人生短暫,相聚不易,在一起時當珍惜,緣分盡了當分離。
如果暫時找不到合適的鞋子,赤腳走一走又何妨?讓腳丫呼吸新鮮空氣,腳底結繭,應付起沙礫來更是輕松。
說來自私一點,這個世界上,只有自己會時時刻刻陪伴自己,路途再艱險,可能也比不上鞋子里咯腳的一顆小石子。所以如果有合適的伴侶,更要珍惜,敞開心扉交流,消除誤會和不安,別因為一顆沙子兒而輕易扔掉本來合腳的鞋子,也別讓誤會累積壓垮來之不易的感情。時不時倒掉鞋里的沙子,才更容易有好心情欣賞路途的美景,更有力量去瀟灑奔跑,去跨過泥濘水坑。
要知道,腳終有不長的時候,便是開始成熟的年齡,認真地選擇一款適宜自己的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