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二 《高效能人士的時間和個人管理法則》83 頁
【R閱讀原文片段】
拖延是“內因”時間強盜最常見(多數人公認)的形式。對一些人而言,拖延很常見,“今天事明天做”;對另一些人而言,拖延猶如嘮叨的岳母,每周末都來卻不停止。
我們為什么要拖延?換句話說,我們為什么通常讓至關重要的事排在無關緊要的事之后?可能最普遍的原因是某項特定的重任讓人不愉快。一些人很討厭平衡收支以及安排充實的生活,例如:填寫每月清單、繳稅、結識新朋友、發言講話、答復郵件、倒垃圾、看牙醫、做鍛煉等。高效、成功、健康通常需要我們離開“安逸區”。對于不愉快的任務,我們通常會推遲。但是如果我們推遲它們,讓事件控制我們,我們的效率會降低,從而自尊心也降低。避免這種降低趨勢的唯一途徑是控制我們生活中的事件,即便他們有些令人不愉快。
以下是一些克服拖延的建議:
? 設立最后期限,這會帶來本沒有的緊迫感。
? 先做最不愉快的事,這樣做你便會期待更舒適的任務并每日獲得成就感
? 將任務游戲化,有效地將無味的任務變得有趣。
? 設立獎勵,刺激你快速完成任務。
【I拆書家講解引導】
拖延癥普遍存在。我們常常因為內心里某種原因的不太喜歡把要做的一些事不斷推后去做,而不管它重不重要。我們成長就要勇于挑戰舒適區,不因這些事情影響我們的進步。克服拖延癥的方法有:
一是設立最后的完成時限。讓我們有時間上的緊迫感。
二是養成最不喜歡做的事先做。這樣心理上想著完成了它,后面的就輕松了,有種使命感。
三是將任務娛樂化,讓它變得有意思。
四是可以給自己一點獎勵。激勵工作熱情。
【A1關聯經驗】
1.事由:
上兩個星期一,部門領導吩咐我負責旅游行業的推介會,大致交代了推薦會的內容及流程,唯獨沒有說明具體時間。由于沒有具體的時間,從領導的口吻,感覺推介會沒那么快召開,于是自己也是溫水煮青蛙般工作,兩個星期也就是聯系了幾個廠家及設備商,今天領導問什么時候約見文旅廳朱處長?然后趕緊找個理由,偷偷打個電話給朱處長,咨詢拜訪時間。所幸朱處人比較隨和,答應28日約見,最后才能勉強交差。
2.反思:
今天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如果第一時間接到任務,梳理下推介會整個流程,把每一個環節需要做的事情,清晰羅列出來并明確完成時限,打印出來完成后標注“√”,那么今天這樣的事情,就不會發生。
拖延癥真的很讓人頭痛——想去做某件事,但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遲遲沒有行動,直到最后一刻,才拿出拼命的精神,亂七八糟地做完。
【A2規劃應用】
在下周一匯報時,分內部工作和外部工作兩部分進行闡述。
推介會整個流程梳理出來,分為內部工作和外部工作。
內部工作主要涉及公司流程、財務報賬及協助部門;外部工作主要涉及聯系政要單位、廠家、酒店等。
把每個環節涉及的工作羅列出來,按優先緩急分別標注分數,重要緊急工作計5分、非重要緊急計3分、重要非緊急計2分、非重要非緊急計1分。
設置獎勵機制:
兩天為一個周期
1.累計積分達15分,獎勵星巴克拿鐵一杯(中杯);
2.累計積分達30分,獎勵當天玩王者榮耀3盤(不論輸贏);
3.累計積分達45分,獎勵網購一次(300元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