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兩本書#——林培智的第5篇讀書心得
自從開始在簡書上寫作,我常常看到有一個人的名字經常會在簡書不同作者的不同文章中被反復的提及,這個人叫:彭小六,他被稱作是:簡書頭牌。這是什么樣的一個概念呢?如果你在百度上搜索:簡書頭牌,你會看到下面的結果:
所有的詞條都跟彭小六有關。作為一個有著極好的用戶體驗的中文寫作社區,簡書上積聚了一大批優秀的寫作者,能夠在數以萬計的寫作者當中脫穎而出,牢牢占據簡書關注度排行榜第一位,這個人到底有什么過人之處?他的文章到底有什么非同尋常的地方?
帶著這樣的疑問和強烈的好奇心的驅動,我買了彭小六的這本書《讓未來現在就來》,利用這兩天的閱讀,試圖從書中找到答案。
彭小六是誰?他是簡書最受關注的簽約作者。會帶團隊會玩手繪,會畫思維導圖,喜歡拍人文紀實,會做PPT。從2014年10月開始在簡書練習寫作,隨后發起了一周一本書(一周讀一本書,并輸出一篇讀書筆記)的行動,練習了四十周,而后轉入閱讀和知識管理領域,完成職場學習系列文章近17萬字。
在成長的道路上探索的你是不是經常會去思考下面的這幾個問題,比如:
001.如何戰勝拖延癥?
002.如何管理碎片時間和職場時間?
003.如何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004.如何提高自己的閱讀效率?
彭小六談如何戰勝拖延癥
這是一本奇妙的工具書,里面包含著許多提高我們的工作生活效率的方法和理論,在書中作者對上面的這些問題給出了很好的解答。舉個例子,比如:
如何戰勝拖延癥?
彭小六是通過用吃青蛙的方式來實現的。如果你必須吃掉一只青蛙,不要長時間盯著它看,如果你必須連著吃掉三只青蛙,記得要先吃掉最大最丑的那只。找出你一天,一周,一個月,一年,一生中最重要的三件事,他們就是你必須吃掉的三只青蛙,利用二八定律,每天花20%的時間,集中精力專門對付這三只青蛙。所以如果用一句話來說,就是把原來什么時間管理的方法和內容全部簡化,每天確定最重要的三件事,當成必須吃掉的青蛙。吞青蛙有五個步驟:
001.明確你的三只大青蛙,
002.吃掉最大最丑的那只青蛙
003.保護自己的青蛙時間,
004.把第三個步驟持續的應用到你的整個生活
005.創建并嚴格遵守每天的待辦事項清單
通過這樣的方法,彭小六逐步戰勝了拖延癥,同時慢慢養成了一些每天堅持的小習慣,比如:記賬,健身,閱讀,寫作,手繪等,是不是很神奇?
而這樣的方法論來自于他的大量閱讀和持續不斷的總結,整理和輸出。
參加拆書幫,用拆書的方式閱讀
在2015年初,他開始每天寫一篇書評,然后進行拆除,平均一個月保持十本書的閱讀量或許不足為奇,但難得的是,他在學習充電的過程中一直堅持不斷的輸出,每周3到5篇的文章量促使他逐漸深度思考,形成自己獨到的見解和體系。慢慢的他開始有了一大波粉絲,還被邀請參加各種線上和線下的分享。
每個人的學習和成長有很多不同的方式,對于彭小六而言,他選擇的方式是:社群。
2014年的11月彭小六第一次參加拆書幫在蘇州的活動,開始了他此后和一群人一起讀書的旅程。作為一個工作生活在瀘寧線上的一個三線城市的程序員,彭小六每周六都會乘坐高鐵去蘇州參加拆書幫的拆書活動這件事情著實讓我對他的格局,毅力以及對學習的巨大熱情發自內心的感到佩服。
在那里,他慢慢的學會了如何組織,如何引導,如何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自己的工作中,成為了一個業余的拆書家。
加入100天閱讀計劃,逐步建立個人知識體系
如果說拆書幫改變了彭小六的學習方式,那么接下去的“100天習慣養成”計劃則徹底的改變了他的生活。
2015年的6月,他參加了十點讀書會和知識管理專家戰隼老師(就是那個曾經用一年的時間讀了419本書,寫了378篇書評的人)發起的100天閱讀計劃。這一計劃要求參與者每天要對看過的內容進行124字的小總結,并在微博中打卡,而且要堅持100天。
在那100天的時間里,彭小六完成了快速的自我提升的進程。逐步建立了自己的知識體系,開始在簡書上寫自己的專題,在線上做主題分享,在線下和小伙伴一起拆書。慢慢的,他的閱讀也經歷了不同的幾個階段:
001.蠻荒時代-漫讀書。這個時期的讀書就像原始人的生活,以不斷的嘗試為主。
002.農業時代-一周讀一本書。通過對自己閱讀速度的了解,穩定的完成一周讀一本書的閱讀,并輸出一篇書評。這一行動,他持續了40周的時間
003.工業時代-一天讀一本書。開始嘗試快速閱讀,用30分鐘到1小時的時間,快速的讀完一本書
004.信息時代-主題閱讀。帶著問題,設定一個主題,然后從一系列相關書籍中尋找答案
005.互聯網時代-按需閱讀,建立知識體系。把上面提到的幾種閱讀方式交替進行,根據自己的工作和環境來改變。逐步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
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最打動我的是:行動的力量。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是不缺乏新奇,很酷的想法,也不缺乏完美的解決方案,真正難的是,實打實的行動的付出。
因為在這個過程中,你需要不斷的跟自己人性中的方方面面做斗爭,你需要戰勝自己的懶惰,來保證每天的行動付出;你需要戰勝自己的欲望來保證每天有足夠的時間投入到自己所制定的計劃當中;你需要戰勝自己的恐懼來面對自己在執行計劃當中碰到的困難;所有的這一切加在一起才會構建出一個越來越自信的自己。
所以當有人用一點一點的行動,切切實實的完成蛻變的時候,你總是會發自內心的感到佩服。
作為一名典型的斜杠青年,彭小六從來不認為人生只能有一個版本,他是一名程序猿,同時是一名產品狗,而且通過業余的時間,穿梭在不同的身份版本里,集講師,咨詢師,策劃人,拆書家于一身,同時也是一名手繪老師,同時還出版了他的書。
每個人的一天就只有24小時,他是如何做到在不同的身份中,切換自如呢?我從這本書中找到了答案。在互聯網的世界,除了快速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持續的輸出,長時間的在某一個領域持續的投入創造出勢能。彭小六就是通過這樣大量的輸入和持續的分享的方式,在不斷的提升自己的同時,逐步建立自己的個人品牌和互聯網的影響力,完成不同的職業可能性的跨越的。
通過提高能力來縮短長期的長度
李笑來老師曾經在他的專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中對一個我們平時很少會去思考的概念:長期,進行深入的分析:
“長期”很可能對不同的人來說,長度是很不一樣的
一個比較直接的結論是:
你越弱,你的長期越長。
與此相關的方法論是:
你竟然可以通過提高能力來縮短長期的長度
彭小六就是這樣一個持續踐行這一方法論的典型。
就拿前面提到的一周一本書行動來進一步分析。一個禮拜看完一本書是什么概念呢?據媒體報道,中國人年均讀書0.7本,與韓國的人均七本,日本的人均四十本,俄羅斯的55本相比,中國人的閱讀量少得可憐,如果能一周一本書,也就是說能在閱讀量這件事情上達到亞洲的最高水平。
而彭小六不但看書,最重要的是每看完一本書之后,還持續的輸出一篇讀書筆記,持續40周的時間。
很多人說,成功的路上并不擁擠,因為堅持住的人不多。這句話說得沒錯,因為確實有很多人是三分鐘熱度,包括從前的我。所有當有人用40個禮拜的時間,持續的做一件值得去做的事情之后,總會讓人心生敬仰。
因為在他身上具備強大的執行力和堅韌的性格。
最后簡單的總結一下,我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當中得到的一些收獲:
001.加強了自己的產品思維。讀完這本書幫我更好的養成從產品的角度來看待自己每天的工作的思維方式。你的工作就是一種創業,你的每一個任務都是在做產品,你的老板就是你的天使投資,而每一個項目都是你鍛煉自己創業技能的機會。
002.意識到讀書這件事情竟然是可以賺錢的。書中有一個細節讓我特別印象深刻,作者提到在某一個月份,因為閱讀和閱讀之后的分享帶來的收入占到了作者的總收入的25%。而事實上,自己也在慢慢的經歷這樣的一個過程。隨著持續的在簡書上寫作,分享自己的讀書心得筆記,記錄自己的成長歷程,陸續會收到來自不同讀者的打賞。每當這樣的時刻,內心總是很有成就感,因為這是讀者對自己文章的認可。
003.知識的學習要聚焦。選中一個方向走下去,持之以恒,對于自己不擅長的知識,我們需要知道誰最擅長,爭取得到這些人的幫助,因為水平最高的人并非所有方面的水平都最高,只不過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擅長的是什么,缺少的是什么,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緊密跟同伴協作,總之一句話,學那些讓自己變得更加專業的知識,讓自己的專業知識金字塔變得更高。
004.優化自己的閱讀范圍。在書中作者就提到了一個觀點,人的閱讀,分為四種。主食閱讀、美食閱讀、蔬果閱讀和甜點閱讀,在我的閱讀習慣過程當中,大部分的閱讀屬于主食閱讀——大多為了個人的進步,工作能力上的提升等方面的一些現實問題的直接解決之道。接下去的閱讀中,除了這方面的閱讀之外,會再增加其他一些興趣范圍內的書籍,比如:電影,歷史,文學等。
你讀多少書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記住了多少。這也是自己為什么要每讀一本書就強迫自己輸出一篇兩千字以上的讀書心得筆記的文章的原因,因為只有通過自己跟自己所讀的書的更深入的互動,才能夠慢慢的把書里面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東西,進一步的轉化為自己的行動力,然后通過踐行的方式,把書里面所學到的東西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進而改變自己的生活。
相信很多人都有類似的體驗,讀了大量的書之后,很多內容到最后還是會忘記。然而就像當初張無忌學太極劍法一樣,忘記并不代表沒用。
你忘記了絕大多數看過的,但是你記住的,都成為了現在的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