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內(nèi)容為動機理論,這是了解他人的基礎,也是管理的基礎。
一、? ? 動機理論
作為管理者如何管理好下屬是個頭疼的問題。今天從了解他人的角度 ,來分享這里面的基本邏輯。
任何人在工作中的業(yè)績表現(xiàn),都可歸因于兩樣東西,一是能力,二是愿望。要想把工作做好,就把愿望這一點說透。愿望的背后就個核心概念就是動機。當一種需求成為人采取某種行為的決定 因素,這種需求就是動機。管理他人要善于透過行為的表象,試著上找出他們行為動機。
動機分為三種:
1.? ? 獲得成就的動機
這種動機的人,希望自己達到優(yōu)秀的標準,并在競爭的環(huán)境中獲勝。希望出人頭地。
2.? ? 獲得權(quán)力的動機
權(quán)力,影響他人的能力也是滿足自己受到社會承認,自尊,自我實證需求的一個標志。又細分為個人性的權(quán)力動機(時時想用權(quán)力來解決問題,注重大權(quán)在握)和社會性的權(quán)力動機(權(quán)力的目的是為了團結(jié)大家,共同完成組織目標)。社會性的權(quán)力動機就具備德才兼?zhèn)洹?/p>
3.? ? 獲得歸屬感的動機
我們希望融入一個圈子,人是群居動物,本能上在意與周邊發(fā)展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在圈子里比較有安全感,心理感受會好。
我們管理他人,關(guān)于觀察和判斷每一個下屬的動機,用各種辦法幫助他們?nèi)ソ⒑托纬稍竿?/p>
二、? ? 動機、愿望、努力和目標
弗洛姆有個理論:如果一個行為被人們認為是有助于達到他們的目標,他們就會接受,如果這個判斷下來這個行為會導致負面結(jié)果,人們應付拒絕。這個邏輯隱含了一個“從動機到愿望,從愿望到努力 ,再從努力到目標”的管理邏輯。所以管理者在準備管理他人前,先記住“動機,愿望,努力和目標”傳導鏈條。
諾瓦克在百勝創(chuàng)造了一種文化,一種人人都感覺到自己很重要的文化。骨干員工覺得自己是發(fā)動機,其他 人覺得自己是一片片齒輪和一顆顆螺絲釘。
三、? ? 愿望能力模型
畫一個坐標軸橫軸叫愿望軸,縱軸叫能力軸。。一象限是有能力有能力有愿望,為組織的骨干。對于他們需要把組織的目標和個人目標充分結(jié)合。深入兩級管理。(上級的上級,下級的下級)二象限有能力沒有愿望,必須要進行動機方面的考察,來探尋動機改善的可能 ,而形成更強烈工作的愿望。識別愿望盲區(qū)。
總結(jié):今天內(nèi)容從動機和愿望去了解他人,管理他人。記住“動機,愿望,努力和目標”這樣一個傳導鏈條。
課后思考 :
是否存在愿望盲區(qū):
我自己主動想把事情做好的人,屬于馬斯洛需求中自我價值的需求。從動機是獲得成就的動機,及社會性的權(quán)力動機。因為團結(jié)大家,共同完成組織目標,才能完成我的目標,實現(xiàn)我的價值。
我本人并沒有更好的管理方法,只想用感情對人。由于所在財務部的原因,被審計的過多,更多考慮憑能力說話,不融入工作圈子,太熟工作上很多問題也不好處理。其實也是情商低的表現(xiàn)。應該表達自己的觀點又不樹敵太多。
今天學到把部門的員工細分四個象限來進行管理,新員工大部份屬于四象限有愿望無能力的,多培養(yǎng),引導職業(yè)規(guī)劃---目標。二年以上的老員工,有愿望有能力列入一象限,介入日常重要問題討論,重點培養(yǎng)具備全面視角。第二象限的員工,少,識別愿望盲區(qū),做好本職工作。第三象限,暫時無,可以通過考核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