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動機理論
任何人在工作中的業績表現,都可以歸因于兩樣東西:一是能力,而是愿望。
獲得成就的動機。
獲得權力的動機。(個人性的權力動機、社會性的權力動機)
獲得歸屬感的動機。
2、動機、愿望、努力和目標
“從動機到愿望,從愿望到努力,再從努力到目標”的這樣一個邏輯,這個邏輯其實就是管理的邏輯。
3、愿望能力模型
寧向東的清華管理學課017講留言:
工作當中確實存在一些“愿望盲區”,有的時候緊緊把工作當作謀生的手段,或者升職加薪。沒有想到其實做好工作可以讓自己獲得成長,而這個成長是會伴隨你一生的。對于自己做好將來的工作或者創業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從隔壁專欄吳軍老師那里學到的谷歌的管理方式,跟能力模型差不多,把人分為四類。有愿望、但是沒能力的人多是單位的新人。通常來講,除非一個單位是領導一手遮天,任人唯親,只招自己的朋友和親戚,否則,剛招進來的人不可能積極性低。但是,作為新人畢竟業務不熟悉,因此他們常常想做事情,但是又誠惶誠恐,生怕把事情給做壞了。對于這種人,如果善于引導和培養,他們很快就能熟悉業務,成為能力高,同時積極性也高的人。但是,如果不善于培養,他們很快就沒有積極性了,于是就成為了單位里最不想要的能力低,積極性低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