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殊途同歸的我們,一直都在問自己同樣的問題:
我是誰?
我從哪里來?
我要到哪里去?
事實上,從現實角度來看,“我是誰”并不固定不變,因為過去的自己、今天的我和將來的我可能完全不同、甚至是迥異的自己,于是討論、深究也就沒有意義。而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更就沒有問的必要了,起點也許并不相同,比如你生在了官家、商家,那你當然是官二代、富二代,有比較好的起點,當然有比較好的教育,但是這只代表現在,將來也許就會應了那句話
選對路、堅持,也許比你富有、優秀的人不一定走的比你遠。
所以,重在過程,過程重在選擇,選擇重在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
什么最重要是價值觀的體現,是一個人的操作系統的核心力量,因為你的生活無時無刻不面臨著選擇,有大的、小的,重要的、緊急的,而選擇中能夠抓住符合自己價值觀的更重要、最重要的方面“一刀切”的話,可以有更多的適合自己的正確選擇,可以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到實踐中而不是彷徨在選擇中。
那,于是乎,那到底什么最重要?
不間斷地選擇訓練。自己的大事小事都是選擇題,怎么選擇都是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必要條件的添加款,觀察他人的選擇,分析做出這種選擇的“什么最重要”,也是必要條件的添加款項。
那,究竟如何訓練?
首先用元認知能力反復思考這件事可能存在的種種原因;其次分析眾多的原因中,那條更重要,那條最重要;再次結合當事人身處的環境、他的價值觀及性格特點,再次分析和校正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最后“一刀切”形成選擇。
于是,反復的操練、反復的研究、反復斟酌之后,選擇反倒簡單了。就像投資一樣,投資之前可持續成長率公司的研究可能需要耗費大把大把的時間,可一旦達成,投資的選擇自然就是水到渠成,反倒變得簡單了起來。
凡事都有方法論,選擇的方法論即是此。
對于投資,什么最重要?
買到可持續長期成長率的可增值資產后一直握著-不動最重要。
對于教育或者學習,什么最重要?
自己最重要。
在自己的身上,什么素質最重要?
干一行愛一行的素質最重要。
在干一行、學習某項技能的過程中,什么最重要?
執行力最重要。
那在執行的過程中什么最重要?
對這件事的熱愛度、興趣最重要。即試著和你執行的事情、每一項技能談戀愛。
要想盡一切辦法為她賦予極大的意義,和她談戀愛,呵護她、關心她、愛護她,哄著她。
于是延伸出,對于孩子的教育,什么最重要?
興趣、愛好最重要。
可能有人覺得會是習慣或性格,事實上,習慣本就是興趣,是程序化、熟練化做事的興趣;性格更是興趣,是長期都某種方式的偏好,本就是興趣。
總有人說,你和你老丈人關系真好,你是怎么做到的,一直以來我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今天突然循著“什么最重要”的方法一想,到底什么最重要?
對他女兒(你老婆)好,無以復加的好最重要,這可能就是答案。
那同樣的,作為30來歲,從農村出來,裸奔奮斗到現在,有了家庭和孩子,職場還可以的自己,什么最重要?
賺錢最重要。
對于賺錢來說,什么最重要?
讓自己變得值錢最重要。
那對于讓自己變值錢,什么最重要?
不斷成長學習,不同角度拓展自己的多維度競爭力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