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孩子既然不能退貨,就先要搞清自己是什么貨色
大學的時候,遇到年輕有為的老師,說起自己丁克,不打算要孩子。
為嘛?
老師說因為覺得自己性格不適合,還貪玩,還不能負起責任,孩子并不是想生就生的,那是一個生命,帶他來世界,就要為他負責。
做不到,就不要生。
這老師就是個明白人,知道自己半斤八兩。自知者明,就是指的這種人吧。
可惜,許多人做父母前,并沒有這樣的覺查。
2
既然能夠生,就得好好養
1.孩子想要玩泥巴,我們說:太臟了,不許玩!
注解:剝奪了孩子玩的權利,掐滅了孩子玩的天性,阻斷了孩子對事物的認知,縮小了孩子的探索空間。
2.孩子想自己吃飯,我們說:搞得到處是;飯都冷了……媽媽喂!
注解:孩子的自主意識、孩子的動手能力就這樣被扼殺。
3.孩子有些不舒服,我們說:寶貝,我們上醫院,打點針就好了!大夫,用點好藥!
注解:我們的盲目和無知直接導致孩子成為一個缺乏抵抗力的玻璃人。
4.孩子想要自己洗碗,我們說:別把衣服弄臟了;水這么冰;別把碗打碎了……
注解:孩子眼里原本就像游戲的勞動,因為你,愉快的勞動變成了苦差,毫無陽剛之氣。
5.孩子上學了,我們說:你要好好學習,聽老師的話,不懂不要亂講……
注解:孩子不敢問為什么,怕老師說,怕同學笑話;孩子只知道接受、從眾,沒有創造力,甚至沒有自己的見解和思想。
6.孩子說,爸媽,我長大了,也要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我們說:好孩子,你讀好了書就行,什么都不要你做。
注解:一個培養孩子責任感的機會,做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女)子漢的機會就這樣被你熄滅在萌芽狀態,成長為一個畏縮的人,一個不負責任的人。
7.孩子學習不好,我們說:你知道爸爸媽媽為了你,吃了多少苦?你吃好的,穿好的,什么也不要做,為什么連書都讀不好,你真是丟盡了我們的臉!早知道……
注解:在孩子心里,他們看不到愛,他們認為你所付出的一切原來只是一場交易,自己只是父母的私有財產,是父母光宗耀祖的工具罷了。
8.孩子不知通過什么途徑想到感恩,他對你們說:爸媽我愛你們,你們辛苦了!我們說:愛什么愛,你拿什么來愛?讀好書,聽話就是最好的愛。
注解:愛原來就是這樣的功利、現實和殘酷!愛的種子沒有開花就已凋謝;愛的能力還沒形成就被打擊。
9.孩子學習很好,脾氣也很壞,懶得出奇,我們說:沒事,大了就好了,只要學習好,什么都無所謂。
注解:我們忘記了,一個人先要成人才能成人的道理,我們舍本逐末,把孩子健全的人格的培養任意地踐踏。
10.孩子真的是終于是長大了,他個子比你大,可是什么也不會干,什么也不想干,他吃你沒商量!這時我們黔驢技窮了,我們說:等他成了家,有了老婆孩子就好了,可是你發現麻煩越來越大,越來越多!
注解:欲訴無人能說,悔,腸子都悔青了!或者干脆做個“祥林嫂”。
生育孩子和養育孩子大有不同,前者靠下半身,后者靠上半身。前者靠身體,后者靠頭腦。
可惜,有線條的身體很多,有思想的頭腦卻很少。
結果,會生的人很多,會教的人很少。
3
生孩子給的是一條命,教育孩子卻需要有三條命
生孩子你給了孩子一條命。但教育好孩子,必須給孩子三條命。除了讓孩子生命放出光彩外,還應當讓自己和愛人重生。
一個小生命的到來,不僅意味著你的輩份的升級,更意味著你必須讓自己頭腦升級。
可惜,輩份的升級認為理所當然,頭腦和責任的升級卻無能為 。這就是家庭教育的禍源。
作為朋友,我想說以下幾句話:
下班的路應該是回家的路。教育責任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把孩子的未來壓在胸口,你下班,就會很想回家。別拿賺錢談生意,當官去應酬作為不回家的理由。
孩子“生病”,你一定要“吃藥”。孩子的問題大多是我們的教育不當所至。身教重于言教,做父母就是一起與孩子修行。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成熟的父母,應該學習教育學和心理學,更應當多與孩子溝通。你了解孩子多少,你就會和孩子的心貼近多少,也就會給孩子的未來創造多少。
做一個懂愛會愛的家長。不少父母愛得糊涂,愛得錯位,有時又愛得過分。不要培養“巨嬰”。愛是一門藝術。愛需要表達也需要行動。有時一個擁抱勝過千言萬語。愛要適度,不要讓你的愛泛濫成災。溺愛的結果是傷害。
(作者:曹致暢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