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像我們這種平常人家的孩子最常聽的一句話就是“當你嫌自己沒有鞋子時就去看看沒有腳的人吧”
? 我記得第一次看到這句話的時候,第一反應是,嗯 人要知足,知足才會快樂。我應該為我現在擁有的一切感到快樂和滿足。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開始懷疑這種類似于謬論的東西并且厭惡。
?1 生活不滿足
?出生在一個小家庭,注定我沒有辦法去享受一些名牌,我也清楚自己應該是怎么樣的消費水平。作為一個學生,我被媽媽劃定一切范圍。比如褲子不能超過膝蓋往上,夏天在外面只能穿半袖,顏色只有黑白灰……毫不夸張的說,我在小學畢業以后到現在沒有過一件可以說是時尚的衣服。
? 我也不在乎,但是當同學們一個個打趣的叫我老古董的時候很后悔,而我媽夸閨蜜這條裙子好看,那個發型時髦的時候我也很無語。我開始想要更多,可又被現實局限,只能默默忍下,記在心里去向往我不敢開口要的一切,我開始不幸福。
2 ?學習不幸福
?中學之前我只是班上中游偏上,安于現狀,沒有表揚,沒有批評,過著自己滋潤的小日子。因為好學生太多,努力了名次也不會有什么進步。到了中學, 忽然一舉成為年紀前十,那是我從來沒有體會過的滋味。幸福來的太突然,我一時都沒有消化!我沉浸在其中不可自拔。
? 可最難以自拔的是我為了抱住這個位置進行的題海戰術,聲嘶力竭的背課文,一遍遍計算著我不擅長的數學題,物理公式,化學反應方程式充滿我的腦子。我成為了他們口中的書呆子,目光呆滯,面無血色,為了一次考試失誤哭得斷氣!
3 ?精神不充實
?上文提到我的家庭算不上好的,自然不可能去學習什么特長,說實話我連補習班都沒有上過。每次同學們表演各種各樣的才藝,我只能和其他和我一樣的孩子們編個腦筋急轉彎啦,拉個人整個大合唱啦草草了事,真的太丟臉。
?我也動過學特長的念頭,可父母不允許,經濟不允許,所以計劃全部擱淺。再后來我偷偷學著畫畫,偷偷攢錢買書,練字。因為我的父母認為一切與學習無關的都是浪費時間。不記得小時候的快樂是怎么來的,但知道現在的快樂是怎么沒的。
?是要的太多不幸福,還是擁有的太少不幸福?我只是有了比以前多的上進心好勝心,應該更有動力,樂觀積極地面對每一天,可一切都沒有那么好。獲得的回報沒有達到預期,我的善意被別人當作理所當然。生活,你tmd玩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