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千洛
聽一位不太相熟的朋友,Lisa,說起她的經歷。
她完全不會日語,卻進了日企,還是在日本的日企。
她完全不會某種程序開發(fā)語言,卻進了招聘要求上指明要會該語言開發(fā)的外企。
她從技術轉崗,卻成了外企銷售總監(jiān),號稱80萬禁軍教頭。
她的邏輯是:
除非你自己不想做,不然沒什么可以阻擋你。
比如,你想進日企,你有一萬種方法可以進去。
你可以去找日企中不需要日語的崗位,然后再內部轉崗,直到換到你喜歡的崗位。
也可以去找大日企對外的外包公司,在外包公司呆個一兩年,就會很平穩(wěn)過度到該日企,然后日企間輪換就簡單許多。
Lisa說,當年我想去新加坡的一家企業(yè),崗位說明書上赫然寫著一條工作經驗要求,我連那開發(fā)語言是什么都不清楚,但是憑著對自己的學習能力的自信,我想著學會應該不會難,至多不過2周就能搞定。
然后和HR商量,需要2周辦妥辭職手續(xù)。
看到HR同意,Lisa高懸的心才放下。
一出應聘公司的門,就開始瘋狂電話各種和該開發(fā)語言相關的朋友,打了無數(shù)個電話后,找到一位師兄正巧會這門語言。
2周匆匆搞定,成功入職。
入職后,因為對該語言不熟悉,連現(xiàn)成的框架都不清楚,一切靠重新開發(fā)。
同事都覺得她牛到不行,什么都自己重新編程,完全不用現(xiàn)成框架。
Lisa說,實情是,直到很久很久后,我才知道現(xiàn)編程的都是有現(xiàn)成框架的...當時不知道,才會去現(xiàn)編程。
然而,誤會很美麗,無需解釋什么。
千萬別說Lisa幸運,世界上本來就沒有幸運的事,只有足夠努力才會有足夠幸運。
如果她不是真心想去日企,就不會找很多在日企的朋友咨詢,就不會知道日企會招不會日語的人,哪怕是在日本的日企也照樣會招。
如果她不是對自己的學習能力有清晰的認知,她不會在HR那里說自己會該語言,也不會在2周時間內學會該語言。
如果她不是平時有很好的人際圈子,就不會在一面試完,立刻馬上通過電話就能找到可以幫她的師兄。
這些才是需要積累的事。
因為你有了無數(shù)塊拼圖元素,當你需要拼張圖形時,你會發(fā)現(xiàn)所有的元素都在手邊,你可以從容淡定地拼好它們,心里有底地等待驗收。
這些拼圖元素,就是日常的積累。
我一直記得很老的一部電影里的一個場景。
兩個賽車手說要比拼勇氣。
兩輛車極速對駛,看誰會先認慫,移開車頭。
然而,其中一位賽車手,比賽之初就拿紗巾纏上了眼睛,極速沖撞過來。
另一位車手,在碰撞瞬間,打偏了方向盤,落敗。
道理都一樣,你想做一件事,就拼盡全力,一切的困難,都會為你讓道。
你羨慕我的運氣,因為你看不懂我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