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網》這本書看完兩天了,還沒有寫觀后感,實在是不該,雖然很多任務也還沒完成,但是我還是把寫讀后感這件事放在日程上。
這本書帶給我很大影響說實話,首先是我第一本完整看完的非教科書。在21的年紀才真正看完一本書,實則不該,但是就是如此。這個學期思考了很多,感覺自己還是缺少那么多知識儲備,對于一個不考研的人來說,自然不能跟他們那樣一直放浪不羈,我沒有那么多時間。所以即使忙,還是要抽出時間來看專業書,從發現這本書到觀看自己現在寫讀后感這一整個過程,其實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讓我認識到好像什么事情都是這樣的,若不是寒假一直在搜尋各種app,感覺花了很多時間好像也沒什么實質性的收獲呀,但是就是一直在玩耍。但是若沒有那個看似沒用的過程,也不會認識了知乎,雖然現在我用知乎也沒那么多,只是拿來搜尋各種資源的。然后我在知乎上搜尋了關于我專業的課外書籍,然后看到我現在讀的這本書,然后我去圖書館借了這本書。對于一個不喜歡看書的人,我卻對這本看似枯燥的書特別感興趣,在忙碌的日子里一個星期多就看完了,我決定自己挺棒。然后若不是前段時間又開始一直在各種網站論壇尋找很棒的應用。我也不會發現了推薦應用的最美應用,也不會在那上面的發現了現在每天在用的這個應用——日跡,講了很多無關這本書的東西呀,但是我收獲最多的恰巧是這些。想說很多事情都是這么有鋪墊的發生的,無論你現在在做什么。或許這件事情在將來就會對你有所幫助,每件事都是循序漸進的,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
再真正講一下這本書吧。結網,互聯網產品經理改變世界,這本書讓我更加清晰的了解了互聯網產品經理這個職位。這個或許我將來從事的職位。也是寒假里一直在找適合自己的職業,然后發現了產品經理。那時候就感覺我喜歡這個一個全能型的職位。有靜有動,也是我喜歡的。喜歡在生活中挑戰,喜歡從事互聯網,所以這個不就是我應該從事的嘛,一時間覺得好像我就是該做這個,以至于我現在還在看另一本產品經理的書。
這本書通過產品從設計到上市的整個過程,讓我了解到產品經理的工作是貫穿于這整個過程的。整個產品流程從概念設定。就是有一個互聯網創業的idea,這個idea很重要,有沒有創意有沒有什么可行性這個是決定你之后的路的,很致命的一個過程。就像我現在在做的電商比賽,也是一個很注重創意的一個比賽。我感覺我的作品就是創意不夠,雖然我們后面的過程,成果我感覺比別人好,但是就是對創意沒信心,所以在即將4月8號的決賽上,還是有點小擔心的,不過我還是相信我們能進突破決賽。沖進省賽的。
然后是過濾。這個很好理解就是將原有的概念進行優化。
獲得投資,這個其實很重要,錢是基礎吧,能不能獲得天使投資人或者風險投資的青睞,不只是看你的產品好不好,不只是說看概念,畢竟那也只是一個概念,能不能成型還要看很多方面。比如說我們產品經理對待這個項目的激情,以及領導團隊的各種能力。這個都是需要考量的。還又能不能說服這些投資人砸錢進來,也要看產品經理的個人魅力。我覺得這個也是一個極具挑戰的過程。
將概念變成圖紙,這個也是我現在在比賽經歷的流程。其實很難。主要在溝通方面,產品經理很多不懂技術,和技術經理溝通時總是有點答不到點,不能以一種技術員們習慣的方式語句來和他們交流。這個也已經有所體會了,而且畢竟是一個項目,各種時間進度也還是要把握。
關注用戶體驗,這個主要講的是界面方面的體驗。以及軟件測試。在web3.0時代,產品為王,一個好的產品必然是要提升用戶體驗的。用戶體驗我決定也是很重要的一點,比如我看一些app,我是一個外行人,普通用戶,但是我進一些app首頁,設置不好,UI拉或者其它凌亂什么的,我會立馬離開。用戶使用,關注用戶體驗是很應該的。
管理項目,這個其實是貫穿于整個產品設計過程中的,是一個管理流程,產品經理處于很重要的位置。
OK,很隨意的東西,后面的流程不想寫了,其實我寫讀后感不喜歡寫關于書太多的東西,不太清楚他們那么幫的影評是怎么寫出來的,那么具有專業特色。我感覺我要寫的話就會比較具有生活特色,都是帶著生活氣息來寫的。
好了,去做別的事情去了。
一切都是為了心中的信念,想要好好記錄自己看過的書,能夠帶來很棒的感受最后。[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