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昨天既然說了望岳其一,大家肯定都知道有其二吧!杜甫寫過三首《望岳》這個不是秘密啦,但考一下你們,這三首望岳分別代表三座山,是哪三座呢?其實分別是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和南岳衡山。所以說杜甫愛山,也不是無道理的事兒。正所謂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窮玩車富玩婊【等等說多了】嘛~那杜甫愛山,也體現了他的仁厚之心,這個也不是毫無道理得嘛。
那我們現在來侃談一下杜甫的第二首望岳吧,首先來文字~
《望岳其二》
西岳崚嶒竦處尊,諸峰羅立似兒孫。
安得仙人九節杖,拄到玉女洗頭盆。
車箱入谷無歸路,箭栝通天有一門。
稍待秋風涼冷后,高尋白帝問真源。
那么大家都記得我昨天說望岳其一的時候說過其一是杜甫還挺豪情壯志的時候寫的,這首嘛,恰恰相反哦~這首其二是在杜甫中年的時候寫下的,那時的杜甫飽歷憂患,剛回到官場,不巧的是那個宰相嘛恰恰被雙規了,杜甫也又被貶了一次。所以本應華麗壯觀的華山,硬是被杜甫寫得有點憋屈。華山心里是那個郁悶啊,感覺自己像小妾一樣,明明和泰山名聲樣子差不了多少,硬是被泰山比了下去。
百度原話:作者發端西岳崚嶒竦處尊,諸峰羅立似兒孫”即寫華山崇高。作者雖然極欲登山,但“安得仙人九節杖”一句“安得”二字詰問,已表明了作者之愿難以實現。這好比作者欲要報國,卻總是報國無門,無可奈何的心情。“車箱入谷無歸路,箭栝通天有一門”兩句寫作者仰望之余,預計攀登之路。不過這始終并未實行,只是作者在望岳時的盤算,藉以自我安慰而已。情況一如作者縱有一腔抱負理想,卻只能空自盤算,無法行之于世。最后,本詩以“稍待西風涼冷后,高尋白帝問真源。”作結,作者宦途的坎坷更是可見。現實環境的不順,使得作者產生了厭倦宦途之情,期望于熱鬧中尋得涼冷以自療創痛。以華山之頂比白帝之居,更表現了作者自感理想無可實現的失意徬徨之情。
而看過我《望岳其一》的人就知道,我肯定要吐槽了。的確哪有這么復雜,不就是貶個官嘛,大家都被貶過得啦,杜甫你要雨露均沾啊~!這首詩的突破口在“安得”兩個字,安得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怎么才能得到。這是一個轉折處,別看杜甫一開始在夸華山的雄偉,其實啊他是想借華山表達他的失意情緒,說白了就一丫悶騷,凡事都不能好好說話,一定要借事物說出口,這就是所謂的借物抒情【劃重點】其實呢杜甫很想當官,但他和那些只為吃公糧凡夫俗子不一樣,他真正想的是為百姓做牛做馬,可朝廷啊,偏偏不給。所以為什么每到朝代晚期,總會出現各種壯志未酬啊憂國憂民的詩人,原因就是朝廷那個皇上已經被奸臣捂了眼蒙了心,再也無法看到有才的人。
這樣的無力感讓杜甫逐漸對官場產生了厭倦之情,畢竟誰都是這樣的,對沒有半分希望的事情,誰還會堅持的下去?那么今天的喊麥就結束了,欲知杜甫之后發生的事如何,且聽吾下回分解~我們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