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教徒詩人杜甫及其詩歌和病與??酒之關系

序詩

圖片發自簡書App


懷杜子美

魂歸來兮,白首搔頭的詩翁

魂歸去兮,麻鞋布衣的儒生

入門便是滿耳的嚎啕,眼淚干涸成道道兵車的轍痕

出門依舊是沒有雞鳴的荒原

千村凋敝,萬馬無喑

何處是稻米流脂的小邑

何處是道無豺狼的盛唐

長安到奉先,而后鳳翔、潼關、秦州、成都

從西到東,自北向南

你的胡子一寸寸滋長

酒量越發難抑

不知你可曾回想起和八仙痛飲狂歌的開元

拿賀老頭的金龜下酒

然后醉臥高眠

捉月而去的青蓮常常出現在你干癟的夢里

惹得你在雨腳如麻的夜里失眠

您總是愁,總是恨,總是悶

把十年的酸辛搖成羌村的一杯濁酒

喝進那個患有腸胃炎的

儒生的

身體

? 導論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 ? ? ? ? ? ? ? ? ? ? ? ? ? ——陳子昂《登幽州臺歌》

人生就是學校,在那里,與其說幸福,毋寧是不幸才是最好的老師。因為,生存是在深淵般的孤獨里。

? ? ? ? ? ? ? ? ? ? ? ? ? ? ——海德格爾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

? ? ? ? ? ? ? ? ? ? ? ? ? ? ——杜甫《贈衛八處士》


一、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


清代詩人趙翼在《論詩》中寫道,

李杜文章萬古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趙翼本沒有夸贊李杜的意思,甚至認為他們的文章已經像過期的蔬菜水果一樣,不新鮮了。“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是他更愿意看到的場面。然而,李杜文章畢竟光芒熾熱,這是趙翼也無法否認的事實。

提起唐詩,必言盛唐;提起盛唐,必言李杜。這似乎是一條不成文的規矩,可是如果不遵循這條無形的文學規則,就如到埃及不看金字塔,到希臘不看帕特農神廟一樣,瞬間索然無味。

叔本華提到作家時把作家分為三類,分別以天體系統中的恒星、行星、流星來比喻。流星作家是那種瞬間即逝,引起人們一聲驚呼的作家;行星作家更長久一些,影響的范圍也更廣,但他們的輻射范圍往往只是一個時代或局部地域;而恒星作家則關照整個人生,他們的影響可能是全世界的,穿越時間和空間阻隔的。李白和杜甫無疑就屬于這第三種作家,他們的詩文至今仍然傳遞著來自最輝煌時代的溫度。

圖片發自簡書App


李白屬于天才型作家,給人的感覺是只要有酒就能寫詩。酒就是他的靈感,胃里一裝滿酒,他的大腦就變得空靈,詩便流到紙上。相比之下,杜甫寫詩就要困難得多,他整天如同記者一樣用眼睛代替高像素數碼相機記錄人民的生活,然后熬夜加班整理出墨跡尚濕的詩稿。杜甫是崇拜李白的,這在他的詩文中多次表露出來。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 ? ? ? ? ? ? ? ? ? ? ? ——《春日憶李白》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 ? ? ? ? ? ? ? ? ——《飲中八仙歌》

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寄李太白二十韻》

李白未必了解杜甫,但杜甫卻是李白的知音。他看到了李白的驚世才華,預言他的詩文“流傳必絕倫”,最為難得的是他看到了李白的志向。

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

——《夢李白》其一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云網恢恢,將老身反累。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

——《夢李白》其二

? 長安到處是“冠蓋”,誰看見了那個搔首憔悴的李白?

唯有杜甫。

一個李白并不在意的杜甫。

他與岑夫子、丹丘生,到底誰和李白更熟,可能李白也不關心。但那個“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的太白,無時無刻不牽掛著杜甫的心。

“時人見我恒殊調,見余大言皆冷笑”,杜甫沒有;“世人皆欲殺”,杜甫沒有。

然后,唐代多了兩位詩人。


二、寫詩的家族傳統


杜甫出身于一個有著優良傳統的家族。杜氏家族的傳統是“奉儒守官”,到杜甫的祖父杜審言,杜家又添加了新的傳統:詩。

如果知道杜審言的身份,這個家族傳統也就不會顯得令人吃驚。杜審言本來就是一位有名的詩人,年少時與李嶠、崔融、蘇味道并稱“文章四友”。既然是“文章四友”,文章自然差不到哪去,尤其以五言詩為佳。杜審言最出名的一首詩是被明代胡應麟贊為“初唐五律第一”的《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

獨有宦游人,偏驚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

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巾。

寫詩的家學淵源對于杜甫影響很大,他不僅以“吾祖詩冠古”為榮,還在兒子宗武生日時重申:詩是吾家事??梢姡鸥τ谧娓付艑徰詣摿⒌膶懺姷募易鍌鹘y是多么重視。杜審言的排律無形的灌注到杜甫的體內,元稹便稱贊杜甫的排律為“鋪陳始終,排比聲韻,大或千言,次猶數百”。后代評價中杜甫排律的呼聲并不高,其五律和七律卻是永恒的經典。

杜審言若是知道因為他的家規,中國多了一個詩圣,他或許也會欣然一笑吧。

三、早歲裘馬亦輕狂

圖片發自簡書App


見過杜工部畫像的人,估計都會感到一種儒家君子的氣質。

溫、良、恭、儉、讓。

他有著一種穩重、謙和、從容、謹慎的態度。這也許是一種透過畫像與杜甫的一次對話,僅僅是一幅畫像,我們知道的很有限。

杜甫早年并非是早上看報紙,上午聽新聞,晚上聊國情的憂國憂民的青年,因為當時正值開元盛世。年青的杜甫正是充滿激情和夢想的少年,他開始了自己的漫游生活。

漫游是唐代士子文人普遍的一種活動。李白十五歲便“仗劍去國,辭親遠游”,在盛世的時代背景下,漫游這種活動往往披著浪漫色彩的外衣。這種漫游活動并非只是游歷山川、結交友人,它還有著更功利性的目標:做官。

漫游活動使得文人可以擴大自己的人脈和朋友圈,同時也便于展示和傳播自我的才華。科舉前或落第的士子往往會結交權貴并將自己的詩文獻上以自我宣傳,擴大自己的名氣和影響力,為自己的仕途鋪平道路。在科舉、軍功、舉薦這三條路中,士子往往希望走第三條道路,以便魚躍龍門,聲價十倍。

正是因為如此,杜甫才踏上了漫游的道路。這對于他的一生無疑是寶貴的生命體驗。

杜甫在二十歲(公元七三一年)到二十九歲(公元七四〇年)的十年時間內進行過兩次遠距離的漫游,一次是吳越,一次是齊趙。

吳越是在蘇浙一帶,齊趙則在山西、河北、山東一帶,可以說杜甫已經游歷了半個中國。漫游始于杜甫弱冠之年,也是人最具青春意氣的年紀。盛唐,這個黃金時代深刻地震撼著這個還未走上詩壇的年輕詩人。他在若干年后,才寫下《憶昔》懷念那個輝煌的時代。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

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 ? ? ? ? ? ? ? ? ? ? ? ? ? ? ? ——《憶昔》

倉中糧常滿,屋地人不空。這才是盛世。人民富裕興盛的時代才是真正的盛世。

開元盛世始于公元713年,止于公元741年。杜甫的十年漫游(公元731年-公元740年)正值唐王朝的頂峰。裘馬輕狂的杜甫被時代的熱情所感染,抱著滿腔的熱血,想要奉獻給這個時代。

在盛世而不積極入世,這是儒家所摒棄的。

吳越齊趙的漫游打開了年輕詩人的視野和心胸,也堅定了他“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鴻志。

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

正是這樣自信輕狂的儒生,才能寫出《望岳》這樣氣勢磅礴的五言。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詩中氣象正是一種睥睨天地、俯瞰萬物的氣魄,與漢高祖“大風起兮云飛揚”有著同樣的氣魄。

《望岳》共有三首,分別寫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尤以寫泰山為佳??赡苓@和孔夫子還有著一種精神上的血緣關系。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盡心上》

登上泰山的杜甫,正是因為追慕千年前仲尼的風采,才寫下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千古絕句,讓泰山和“杜甫”這個名字僅僅綁在一條歷史的線上。

四、乾坤豈是一腐儒

杜甫的熱情很快便被澆得只剩下爝火殘灰,更準確的說,是被一潭死水淹得沒有一絲自由呼吸的空間。

公元七三五年,杜甫二十四歲,第一次高考落榜。錄取率低是一個原因,報考的兩三千名士子,只錄取前二十七名,錄取率不及百分之一。這次落榜對于漫游正興致勃勃的杜甫倒不是很大的打擊,他還有著“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的自信。然而,他這種自信并沒有持續多久。

天寶六年(747年),玄宗詔天下“通一藝者”到長安應試,杜甫也參加了考試。結果杜甫仍是落榜。落榜的并不只是杜甫一個,參加考試的士子全部落選。

這是宰相李林甫自編自導的一出“野無遺賢”的話劇。

“野無遺賢”出自《尚書·大禹謨》:“野無遺賢,萬邦咸寧”,本指人盡其才,民間沒有多余人才。李林甫卻因為嫉賢妒能,而讓一大批優秀人才埋沒在廟堂之外。

科舉之路既然行不通,杜甫為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轉走權貴之門,投贈干謁等,但都無結果。他客居長安十年,奔走獻賦,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過著貧困的生活,“舉進士不中第,困長安”。

長安,原本是一塊等待杜甫開墾的人生處女地。此刻,卻成為一座圍城,緊緊地把他封鎖在里面。

于是,那個高歌“男兒生世間,及壯當封侯”的杜甫,胸懷“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杜甫,自信“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的杜甫,不禁沉重的嘆息一句:

紈袴不餓死,儒冠多誤身!

如果唐代有標點,杜甫這句詩的末尾,絕對會有一個重重的驚嘆號!

儒冠多誤身,這是一個寒窗攻讀儒經多年的儒生的一聲悲嘆,一聲無奈的嘆息。

杜甫沒料到的這才僅僅是開始。

天寶十年(751年)正月,玄宗將舉行祭祀太清宮、太廟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預獻三《大禮賦》,獲得唐玄宗賞識,得到“參列選序”資格,等候分配,卻因主試者為李林甫而無官職。

天寶十四年(755年),杜甫被授予河西尉,后改為右衛率府兵曹參軍(低階官職,負責看守兵器,管理門鑰)。

同年十一月,杜甫往奉先省家,幼子餓死,寫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天寶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亂爆發

天寶十五年六月,潼關失守,玄宗西逃。

天寶十五年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靈武,是為唐肅宗。八月杜甫只身北上,投奔靈武,途中不幸為叛軍俘虜,押至長安。

至德二年(757年)四月,杜甫冒險逃出長安,穿過對峙的兩軍到鳳翔(今陜西寶雞)投奔肅宗,五月十六日,被肅宗授為左拾遺,故世稱“杜拾遺”。后因營救房琯,觸怒肅宗,被貶到華州(今華縣)。

乾元元年(758年)年底,杜甫暫離華州,到洛陽、偃師(均在今河南?。┨接H。

乾元二年三月,唐軍與安史叛軍的鄴城(今河南安陽)之戰爆發,唐軍大敗。杜甫從洛陽返回華州的途中,“滿目悲生事,因人作遠游”,寫下 “三吏”和“三別”,并在回華州后,將其修訂脫稿。

乾元二年(759年)夏天,華州及關中大旱,杜甫寫下《夏日嘆》和《夏夜嘆》。立秋后,放棄華州司功參軍的職務,西去秦州(今甘肅省天水一帶)。幾經輾轉到了成都,居于浣花溪畔草堂。

唐代宗大歷五年(770年),臧玠在潭州作亂,杜甫又逃往衡州,行到耒陽,遇江水暴漲,大困。

大歷五年冬,杜甫逝于潭州往岳陽的一條小船。時年五十九歲。

一生的磨難誤了杜甫,也成就了杜甫。那個一心輔助明君的杜甫誤了,一個心憂蒼生、民胞物與的杜甫成了。

沒有一顆關心生民冷暖的心,繡像掛在凌煙閣也會凋了顏色。擁有一顆關心百姓的心,尸骨會為磷火也依舊會在千年之后散發光熱。

五、鮮為人知的杜甫

提起杜甫我們大家好像都很熟悉,中國人沒有幾個不認識杜甫的。即使是不識字的匠人農民,也能吟出杜甫的詩句。宋代詞人柳永的詞很出名,“凡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中國不知道柳永的人很多,不知道杜甫的卻是寥若晨星。

在中國不知道杜甫,是一種文化的恥辱。

然而,越是熟悉的人我們其實越是陌生。大多數人知道杜甫是詩人,生在唐代,會寫律詩。接下來少部分人知道他的生平,會背誦他的名作。然后,大家知道的就很少了,就拋給杜甫研究專家了。

所以,我們大多數人知道的杜甫只是一個文學的輪廓,或是前人筆下的杜甫,他是二維的,靜止的,沒有血液和筋骨的。這并不是真正的杜甫。因為我們只把他當做文學的作者,而不是文學中的人。

我們心中的杜甫,是帶著詩圣光環的。其實,杜甫活著的時候,詩歌名氣并不大,比其王維、孟浩然、李白、高適、王昌齡等人,可以說是小作家見到偶像級大師。杜甫自己無疑就是李白的一個鐵桿粉絲,一生只見過兩面,便寫下《春日憶李白》、《夢李白》、《贈李白》、《寄李太白二十韻》一而再再而三的回憶李白。

杜甫在當時不大出名,粉絲絕對比不過王之渙等詩人。但杜甫卻建構起一個自己的詩歌世界,包羅民生萬象,心系千萬生民,最終和李白一起,成為唐詩的雙子星座。

按理說,從小讀書的杜甫應該是明禮知教的乖學生,可是看到他自己筆下的童年,卻是天真無賴的頑童。

“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復來。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

? ? ? ? ? ? ? ? ? ? ? ? ? ? ? ? ? ? ——《百憂集行》

日能上樹千回,杜先生真是好體力!

具有活潑好動天性的小杜甫自然不會整天悶在家里讀《詩經》、《論語》,他喜歡看劍器舞。這種劍舞受到當時西域音樂和舞蹈的影響,和胡舞的一支渾脫舞結合,叫作劍器渾脫。開元初年,教坊舞女中精于劍器渾脫舞的,首推公孫大娘。

杜甫六歲時看過一次公孫大娘的表演,直到五十年后在夔州耳聾多病之時回憶起童年的這段經歷仍然歷歷在目。公孫大娘的表演在年少杜甫的眼中,是充滿魔力的。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

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

火霍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

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并序)

舞若雷霆,旋如疾風。日落、龍翔、雷霆、江海,舞者創造出一個驚心動魄的世界,也讓杜甫看到女性身上除了溫柔服順的柔美,還有一種帶著野性和生命力的健美。這是年少的杜甫首次被藝術的魅力所折服,為女性身體所展現出的野性的生命力所震撼。

這樣的杜甫,才不會淪為一個不懂幽默、不懂生活的腐儒。懂得生命的情趣才能夠成為一個具有普世關懷的偉大詩人。林語堂先生《蘇東坡傳》的英譯名便是“The Gay Genius”,便是“有天才的快活的家伙”的意思?!?Gay”是快樂的、活潑的家伙,包含著生活的情趣。沒有情趣和生命體驗的家伙,怎么能寫出別人愛看的文章呢?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786評論 6 534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656評論 3 419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697評論 0 379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098評論 1 314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855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254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322評論 3 442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473評論 0 289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014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833評論 3 35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016評論 1 371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568評論 5 36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273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680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946評論 1 288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730評論 3 393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006評論 2 374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唐詩三百首詳解(一 行宮 唐代:元?。▂uán zhěn)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 譯...
    漢唐雄風閱讀 6,022評論 4 29
  • 3.17-3.26北京新政最詳細解讀 一連10天,北京限購政策步步緊逼,到底發生了哪些變化?我們一起來細數一下: ...
    uck右閱讀 2,506評論 0 0
  • 偶然間發現QQ的消息挺好玩的,應用內收到新消息,紅色的提醒圓圈可以拉伸并拖動。很有意思,決定自己試一下。 先上效果...
    滿庭花醉三千客閱讀 1,678評論 5 11
  • 無知的歲月里 你是一豆燭光 將你捧在手心里 又似一葉小舟 陪我遨游書海 給我信心 可愛而溫馨 艱苦的日子里 你是一...
    ecf33a82606f閱讀 326評論 0 0
  • 經常想在某機器上去wget一些文件,會碰到22 port 連接不上,很大可能是該機器未開ftp服務。下面就用pro...
    Shirley_奮進中的蝦米閱讀 823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