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個時代,北方的冬天是沒有反季蔬菜的,印象里只有過年才能吃到一點點綠色的蔬菜,綠色的菜通常也只有蒜薹、韭菜、青椒、尖椒、香菜,那個時候爸爸的工資是300元/月,這些蔬菜基本上是六七塊錢一斤,絕對是不折不扣的奢侈品了。
那個時候,樓房還很少,家家戶戶都是住在平房里的,住平房就有個天然的優勢,可以挖地窖,地窖里藏著一家人一個冬季的維生素補充,土豆、洋蔥、胡蘿卜、大蘿卜、大白菜、大蔥……除了這些之外就是那些缸缸罐罐里的咸菜。
酸菜
如果選擇一種菜作為北方的傳統味覺代表,酸菜一定會高票當選。每到秋天,滿載大白菜的驢車馬車都會出現在各種各樣的街頭巷尾,鄰里街坊們都會推著車帶著麻袋前來買白菜,一個三口之家一冬天怎么也要買一百五十斤到兩百斤白菜吧,一種一大半是把表面曬干了儲存起來,另外一小半會拿來腌酸菜。
因為那個時候還小,所以父母在腌酸菜的時候我基本上都不會特別關注,大概就是鋪一層白菜、撒一層鹽、再鋪一層白菜、在撒一層鹽,最后在上邊壓上一個洗干凈的大青石頭,然后住滿水吧。溫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我們家一般都是放在屋內一個比較涼爽的角落,過幾天石頭就會慢慢壓下去,水面會飄起一層白白的東西,也會出現一些有點酸、有點臭、有點清甜的味道,再用不了幾天,酸菜就腌好了。
酸菜腌好之后,一般是不能再放進酸菜缸里很久的,因為時間太久,發酵過度就不好吃了,這個時候老爸就會把酸菜一顆一顆的從缸里撈出來,加工成酸菜絲,然后團成“酸菜團”。先把白菜幫掰下,用菜刀在白色白菜幫的那一頭片一個小豁口,用手順勢撕到白菜幫和白菜葉的臨界處,反復三四次,白菜幫就會片的很薄了,疊在一起切成細絲,切完絲之后團成饅頭那么大的酸菜團,碼在“蓋簾”上,然后就可以凍在室外了,老家的外邊零下三四十度,很快就可以凍硬。癲摔幾下蓋簾,酸菜團悉數脫落,裝進面袋子里,大功告成。
那個時候的酸菜主要有這幾種吃法,燉酸菜、炒酸菜粉、酸菜餡餃子。
先說燉酸菜,相比現在的流水線速成酸菜,人工腌的天然酸菜是好吃的,但酸菜是個極饞的蔬菜,吃油,沒有葷腥不好吃,那個時代肉不像現在能放開了吃,蔥姜熗鍋、放幾片五花肉,加水,加酸菜,再可以加點凍豆腐、泡好的粉條,滿滿一大鍋,人手盛一碗,吃著自家蒸的饅頭,熱熱騰騰,雖說肉少,但是也是一種很香的吃食。
再說酸菜粉,因為現在的自己廚藝還不錯,回憶起父母做的酸菜粉是不合格的,因為炒酸菜粉的時候水加的比較少,口感有點干硬。一定要放些水略燉后,把調的味湯再收一下才好吃。蔥姜蒜爆鍋,放五花肉煸炒,加酸菜翻炒下后,加入比平時炒菜略多點的水,生抽、鹽調味,放入泡好的半粗不細的粉條,略燉,出鍋放點雞精,收湯至半干,放點香蔥碎,裝盤出鍋,特別下飯,卷春餅也好吃。
最后說酸菜餃子,周末吃餃子,是那個時候最熟悉的家庭儀式感,夏天吃芹菜餡、茴香餡、韭菜餡居多,冬天吃酸菜餡、白菜餡居多,從面口袋里拿出幾個酸菜團子,解凍,剁碎,攪好的肉餡里放上熟油、十三香、蔥姜末、鹽、味精和一點水逆時針攪拌,攪餡的時候要多放熟油,這樣比較香,攪好肉餡放剁碎的酸菜,在放點鹽和味精就可以了。那個時候的餃子皮著實沒有現在的好吃,便宜的普通面粉和貴的精粉要混著用,所以不及現在的勁道,為了怕煮漏,所以也不能把餃子皮搟的太薄。但餃子終歸是餃子,有肉有油,香著呢!
糖醋蒜
我們家鄉本地就有種大蒜的,秋天的街頭巷尾一樣會有不少賣大蒜的車,蒜香味很濃,旁邊路過的時候,恨不得身上都沾上了大蒜的味道,一毛多錢一頭,一般秋天的時候,老媽都會買上一兩百頭蒜。自行車馱回家,用刀先把多余的莖葉和須根砍掉,再把粘著土的過厚的蒜皮剝掉,清洗幾遍,再泡個一兩天,這樣初加工之后就可以腌了。
腌糖醋蒜的工藝沒那么復雜,找個腌菜壇子把蒜放進去,醬油、醋、鹽、白糖往里面倒就行了,各家有各家的味道,每次也有每次的味道,《阿甘正傳》說人生像巧克力,其實人生也像糖醋蒜,沒吃到今年腌好的糖醋蒜,誰也不知道腌出來是啥味。
黃瓜
當今的黃瓜著實是徒有其表,粗細適中、頂花帶刺、板板正正,但掰開之后,雖口感青脆,但聞起來和吃起來都少了那時候黃瓜的清香,那個時代的黃瓜,雖外表差著些,但掰開一段黃瓜,真的是滿屋黃瓜香。
和白菜、鮮蒜不同,黃瓜一般都是在菜市場買的,我的老家八九月份就開始進入秋季,這個時候黃瓜也是下市最多的季節,量大意味著便宜。早市的黃瓜是最便宜的,一般都是周末,我還在睡夢中的時候,爸媽就騎著自行車去早市了,基本上我還沒起床,他們就返回家了。揉揉眼起床,一般都會有一些水果,一般都是桃子、西瓜和香瓜居多,除了這些之外,就是幾樣蔬菜,比如一塊豆腐、比如一條肉、比如半塑料袋西紅柿,比如已經堆成個小山一樣的黃瓜。
黃瓜洗干凈,和腌酸菜差不多,碼在小缸里,一層黃瓜一層鹽,放上適量的水,碼好后用石頭把水分壓出來,在鹽水和石頭的作用下,一般正常大小的黃瓜,會變成扁扁的一條,處理好的黃瓜放在一個小壇子里,每次吃的時候,先用水把多余的鹽分泡出來,然后淋上醬油、醋和香油就可以吃了,口感嘎吱嘎吱好極了。
蘿卜干
以上的幾種咸菜都是腌的,蘿卜則是曬的,青蘿卜切條,放在蓋簾上在陽光下曬,曬干后放在透氣的細網袋里,冬天的時候,這些干蘿卜條都是在外邊的,因為氣味著實不好聞,有點臭。吃的時候,用水泡軟,板上醬油醋和香油就可以吃了,味道艮艮的、甜甜的。
卜留克
好像只有老家那個地方有卜留克這種咸菜,外表有點像水疙瘩,但口感完全不同,水疙瘩腌好切絲之后是脆脆的口感,而卜留克是那種艮艮的口感。削皮、洗凈、對半切后放入腌菜壇,加水加鹽即可,腌好的時候咸菜水有點向酸菜水的味道,乳酸菌的酸香味,卜留克腌好后是金黃色的,顏色特別的漂亮,切絲、放些蔥花,一點陳醋和香油,味道極為可口,也許是故鄉味覺光環的緣故,自認為卜留克是最好吃的咸菜。
除了拌著吃之外,也可以和瘦肉絲、黃豆一起炒著吃,做湯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