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是培養(yǎng)品行的第三周——條理
先看一張圖,卡片上打叉號就代表這天有些事情不條理,看看我的原因鑰匙總是忘記帶。為什么自己有了這種意識,但還是會發(fā)生這種事情,想了一下,可能是太相信自己了,相信自己的記憶,我鑰匙和公交卡一般都會放在電腦的托盤上,認為自己下班的時候一定會看見的,但事實并不是這樣。其實還是沒有做到條理性,讓所有的物品各有其位,鑰匙和公交卡本來就不應該在辦公桌上,它應該在包里。(期待下一次“條理周”的時候,上面全部是對號)
之前就說過“注意力”這個詞,也認真的和老劉探討過,通過那次討論,我發(fā)現(xiàn)我對“注意力”的理解更加深刻,正是因為我們不同的觀點,才讓我更加深入的去思考這個概念。
我是對的,你是聰明的,總有一天你會相信我的話。
前些天我在自己建的一個“005行動計劃”的微信群里提出了一個問題,你們怎么理解“無為之用,是為大用。”這句話的。
可以肯定的是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對這句話非常的熟悉,但是并沒有深入的思考這句話。如果不被提起這句話,我腦子根本不會想起這句話,雖然當別人說出這句話的時候,你會說,嗯,我聽說這句話,但是我現(xiàn)在這種情況和不知道又有什么區(qū)別。
先拋開這個這句話,我們先再去自己觀察一下我們周圍那些優(yōu)秀的人,你會不會發(fā)現(xiàn)一個特點:
對知識總是保持開放的態(tài)度。
你不會從他們的嘴中聽到“學這東西有什么用”或者“這跟我的專業(yè)沒啥關系。”
道理其實很簡單,優(yōu)秀的人就是他們懂得:
多維度競爭
用查理·芒格的話就是“多元思維模型”,lollapalooza效應。(再次推薦《窮查理寶典》這本書,我正在看第二遍,說實話你看完了并不能從里面學到什么,因為這里面都是普世的智慧)
簡單的說就是:兩個、三個、四個、多個作用于同一方向的力量匯聚在一起后,所形成的力量不是簡單的力量疊加,而是一種協(xié)同的放大效應。或者說因多個因素疊加,導致了加法的算法變成了乘法運算的跳躍。
和lollapalooza效應相對應的是“工匠精神”,他們擁有單一的技能,同樣也是很成功的,這是我們這個時代最缺的。那lollpalooza效應和“工匠精神”到底哪個重要呢?“工匠精神”和藝術我覺得應該可以把他們放在一塊。我們把一件事情做到50分通常靠的是常識,從50分做到90分靠技術,從90分做到100分呢?靠的是藝術。
我們可以想一下技術的特點是什么:
只要遵循一定的步驟都能夠學習和掌握它。
然而藝術呢,藝術靠的是天賦,我最崇拜的一種人就是那種擁有某種天賦并且非常努力的去打磨這種天賦的人。世界上在各行各業(yè)中,比如醫(yī)生,律師,工程師做的最好的人,我相信他們都是因為興趣使然,他們除了有非常大的動力去掌握技術,而且在他們的領域需要相當高的天賦。能做到某個行業(yè)的前5%-20%的人,通常是利益驅動,他們有動力掌握技能,但是或許是因為在這個領域缺乏天賦,或許是沒有動力從技術邁向藝術,總之他們最終一定會遇到瓶頸。
像我們這種普通的人,一輩子將一項技能達到90分都是比較困難的,更別去談那90-100之間的藝術了。
再回過頭看一下文章的標題,從平庸走向卓越的最佳策略。多維度競爭和掌握核心的技能是兩種不同的策略,你不能說他們誰對誰錯,因人而異,具有天賦的人當然會成為那種“匠人”,但就我們普通人來說,沒什么天賦,或者說沒有發(fā)現(xiàn)自己天賦的能力。那我們就只能通過打造多種技能的方式來去應對那些有天賦的人。
首先,想要多維度的競爭,有個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你必須在單維度上面的技能足夠優(yōu)秀,首先這個技能至少可以能夠讓你抵擋住生活的基本成本,打磨自己的核心技能是最重要的。否則,你去做別的事情的時候,很容易就會別人認為成——不務正業(yè)。我們只有在某一個維度上面足夠的突出,才能夠和其他的維度配合打出好的成績,而不是導致那種樣樣通,樣樣松的結果。很早之前我就聽說過一句話:
樣樣通,幾樣更通,方是境界。
如果你是那種擁有多種技能的人,你可不可以這樣去想:
我們不單單是一個人,有可能我們自己就是一個團隊,因為我們自己同時擁有了多種技能,多一種技能我們就多一名成員。會編程的你是團隊的技術顧問,會概率統(tǒng)計的你是團隊的數(shù)據(jù)分析師,會演講寫作的你是團隊的市場部經(jīng)理。
給自己多開拓的每一個維度,實際上就是為了這個團隊添加了一名成員。擁有越多的成員,能夠組配出來的方案就多。我們不妨好好的審視一下自己的“團隊”,看看我們的團隊有多少成員,每個成員的實力如何。
結合自身經(jīng)歷來說,我上大學那會不怎么聽課,我就自己從圖書館借來書,老師在上面講,我就在下面看自己的,看書的習慣就是在大學里養(yǎng)成的,并且一發(fā)不可收拾,打心底里感激大學的圖書館。那時候玩PS純粹是因為覺得好玩,雖然到現(xiàn)在玩的不怎么樣吧!我能夠想到自己學的這些竟然能運用到工作中去嗎?大學畢業(yè)之后,就失業(yè)了,不喜歡自己的專業(yè),偶然進入了印刷行業(yè),從學徒工做起,出版—拼版—到現(xiàn)在的圖書排版設計。慶幸自己一個喜歡書的人能夠親自去設計一本書,即使我這輩子成不了什么了不起的人物,我也會活的很開心,我每天都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種感覺妙不可言!
那我自己屬于那種多維度競爭的人嗎?
分析一下,我在我們團隊中Indesign軟件的運用,我說我排名第二,就沒人敢說第一(自信人生三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我給自己ID打分是75分,別看還差5分,能夠達到80分,要付出我學習ID從0-80所有心力才有可能提高這5分。為什么我不再接著去提升ID的分數(shù)呢?因為我覺得沒必要了,就算你ID達到了九十分以上,你的薪酬未必要比八十分高多少。
我只能一點一點的去啃那些設計理念,從名片設計開始,別小瞧這張小小的名片設計,它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對比、對齊、親密性、重復這四大原則你要運用的淋漓盡致才可能設計出一張合格的名片。
再講回到“無為之用,是為大用。”這句話,莊子說如果我腳下的地有用的話,是不是出了我腳下踩著這一圈地,其他之外都無用呢?可是去掉了其他部分,我踩著的這一部分也會掉落。莊子說,一個有用的木頭長得又直又好,就被去做木材了,反而“無用”的,長的歪七八咧的樹會活很久。所以,無用之用,很多時候使我們的基礎,可能看不到眼前的好處,但卻是安身立命之本,比如讀一本書,一本《莊子》能夠幫助完成KPI嗎?顯然不能。但是它能夠讓你更好的去看這個世界,和自己相處,而如果讓自己快樂的過一生,這個大概就是最有用的技能了。
不知道我表達的夠不夠清晰,我也正努力鍛煉這種寫作的能力,因為在設計中,要給客戶提案,你要清晰的表達出你的設計理念,當然這不是我真正寫的目的。最近迷戀上了“西方藝術史”,你猜猜在將來會它會給我什么樣的驚喜呢?
祝夏安!
2017年8月11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