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仔細觀察周圍優秀的人,就會發現他們都有一個特點:
對新知識保持開放的態度。
你不會從他們的嘴中聽到“學這個有什么用”或者“這和我專業沒有關系”。
道理很簡單。優秀的人通常都有多維度的競爭優勢,而此時多出的任何一個額外的維度都可能使他們的成績翻倍。
多去接觸點新知識,說不定他在某一時刻就會成為讓你脫穎而出的那個維度。
1.之所以要在一個領域相當突出是因為:凡事都是有成本。
如果某個領域是你用來支付“基礎成本”的,那在這個領域你就必須要做的足夠的好,否則你在這個維度上得分就是負數,最后乘出來的“面積”也好、“體積”也好,都是負的。這就好比如果連最基本的生活必需開支都無法滿足,其他維度的努力都只能被視為“不務正業”。
2.跨界成本越大,越有可能獲得極大的利潤。利潤能夠多大?非常大,有可能讓你實現財富自由,在學習這件事情上,不應該太過局限,甚至可以刻意尋找一些“無關領域”去拓展。說不定在某個節點他們就會產生交集,幫你收獲意想不到的利潤。
3.“多維度”,和“注意力”的區別,所謂浪費注意力其實是指,我們把最寶貴的資源浪費在這些方面。我們在文章中還強調了:你必須把最寶貴的注意力全部放在你自己身上。只要是投入到自己身上的注意力,就不能算是浪費的,尤其是當它被用于自我提升和成長的時候。
其實沒有人能夠一心兩用,他們只是擅長快速切換,并且做到任何時候都專注于眼前的事情,而不會吧注意力浪費在其他地方。不論是單維度的死磕,還是多維度的延展,其實只是不同的策略而已,前提是你要把注意力放在自身。
4.可以預見,以后從事多重職業的人越來越多,一方面,由于網絡的發達,我們能夠得到的資訊越來越多;另一方面,隨著各個領域研究的深入,教學方法的提升也是驚人的。著名的哲學家培根曾經認為,要想掌握數學,最少需要30年時間,而現在十幾歲的學生能掌握的數學知識可能已經遠遠超過了培根的定義,并且這一速度好在不斷被提升。需要警惕的是不要把斜杠青年當做借口,而回避重要的問題:你要在至少一個維度上足夠突出。很多人假借斜杠青年的名義,為自己沒有突出的維度找接口。斜杠青年固然好,不過前提是,這些斜杠是有根基的,
5.只有在某一個維度上足夠突出,才能和其他維度配合打出好成績,而不是樣樣通、樣樣松。其實這個道理并不難懂,比如我們從小到大一直聽的一句話: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有了這個基礎,你才有機會施展其余的才華。同樣有了那個突出的維度,其他維度的拓展才有意義。
二篇
你有想過嗎?其實一個人也可以是一個“團隊”。
會編程的你是團隊的技術顧問,會概率統計的你是團隊的數據分析師,會寫作演講的你則是團隊的市場部經理。
為自己多開拓的每一個維度,實際上就是為這個團隊添加了一名成員。擁有越多的成員,能夠組合搭配的方案也就是越多。出現問題的時候,能夠拿出的解決方法自然也就更多。
有機會不妨好好審視一下自己的“團隊”看看現在的成員都有誰,每個成員的實力如何。
1,很多文章不光需要之字不差的閱讀,如果覺的好,還應該反復的閱讀,比如,好文,要之字不差的閱讀,遇到關鍵部分還會朗讀,如果覺的還不夠的話,就把正本數在電腦中敲打一遍,這樣印象最深刻。比如說背單詞的時候,而那些會學習的學生則是眼睛看著,嘴里念著,拿筆寫著背,普通的學生只會拿著單詞書看著背。同樣的時間,一個維度的刺激和是哪個維度的刺激,效果怎么可能相同呢?其實我們用點心就發現,很多時候是我們自己放棄了不少多維度競爭的機會,那怕是最簡單的背單詞,看文章。如果能夠調動多維度,都會事半功倍。
2.一個人成長而言,多維跨界的能力與核心專項技能這兩者的重要度,根據每個人的不同情況也不會發生改變。如果你現在沒有一個維度的能力足夠突出,無法幫你抵擋住生活的基本成本,那么首先打磨自己的核心技能是最重要的。如果你現在有某項基本80分以上,并且能夠讓你余力去拓展其他維度的時候,不妨多去做一些其他嘗試,而不是停留在熟悉的領域。不要忘記無論是單維度的突破,還是多維度的拓展,都只是我們提升競爭力、走向卓越的方法而已。根據自身情況,現階段在哪個方向努力,對于提升自己最有幫助才是最重要的。
3.整合跨界是否需要一個相對可控的心智模式作為支撐?另外快捷整合是否需要首先設定個人目標?
心智在《把時間當做朋友》里面一直強調的。開啟心智是一個過程,需要慢慢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并且學習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情。不光是跨界這件事情上,我們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應該牢記:一切靠積累。這其實是相信時間的力量,相信把注意力投入到自己身上一定會產生出價值。信息爆炸不代表知識爆炸,有多少信息的存在只是為了博人眼球,浪費你的注意力而存在的。一個目標是好的,但是不要被他限制住,很多時候“意外的驚喜”是你無法提前預料的,
4.一個人的成長就是各種能力“團隊合作”的成果。由于在中國長期實行的是單維度的評價標準,使得大部分意識不到自己其實也是一個“團隊”。而每拓展一個維度就相當于給自己添加了一個團隊組員。在學校的時候,只要學習成績好,其他的能力不足也沒有太大的關系。而步入社會之后,就不在是單一維度的“單打獨斗”,而是各項能力的“綜合比拼”。
5.兩個維度是否能溝交叉產生多維競爭力,可能不光取決于他們各自深度。有時候還取決他們之外的其他的維度。就像讀書要有耐心讀完一樣,面對不同維度能力的積累的時候,也應該保持一定耐心。說不定哪天他們就會被某個新出現的維度串聯起來了,進而幫你創造巨大的價值。
三篇
每當你跨界去學習新知識時,一定會聽到各種負面的聲音。好一點的是疑惑和不解,差一點的是質疑和嘲笑。總之你不可能什么阻力都沒有的,這種阻力有時候甚至大于學習本身的難度。
1.如果想提高自己傳遞知識的能力,就應該多去接觸不同領域的知識。用一個維度的知識去解釋另外一個維度的事情,通常會收獲非常不錯的效果。前提是你的世界要存在這兩個維度。
2.驚喜之所以稱的上驚喜,就是在于他的不可預測。之前僅僅因為興趣原因看到的一些知識,確在某一天以一種從未想過的方式幫你解決了問題。這種感覺哪怕之體會過一次,都會讓你終生難忘,并且從此熱愛上學習各種知識。單維度也可以存在很多節點,隨著學習的深入,以前沒有理解的概念可能瞬間被打通,進而對他的應用也有了新的認識,這也能稱之為一種“驚喜”。所以無論是在拓展其他維度,還是在已有維度中鉆研,都應該市場回顧一下,看看是否有一些節點之間已經存在了交集。說不定你現在已經錯過了一些可以產生驚喜的節點。
3.至于學習這些東西到底有沒有用,估計沒人知道,但同樣是由于“不知道有什么用”,有一些人會選擇學了再說,而另外一些人則會選擇不去學習。基于同樣的理由,得出不同的結論,這中間的差異其實就是 心智的力量。打破這種循環最好的方法恐怕就是,自己親身體會一下因為額外的學習而產生的“意外的驚喜”。這可能需要不少時間,但是確實值得你去耐心等待。
4.打造一個多維度不代表走馬觀花式的堆砌。做事認真永遠是稀缺的品質。即便是做一件非常小的事情,也能把他落實好、不出錯就已經很不容易了。就好比蓋房子,無論是開始時的第一塊磚,和幾十層之后的那一塊磚都應該認真碼放,而不是隨意一擺草草了事。同樣我們可以打造不同緯度,但是對于每一個維度都應該足夠認真,至少學過的東西就是讓他成為自己的一部分,而不是只會說幾個專業名詞唬唬人。
5.潑冷水多簡單,幾句話就可以把你的熱情澆滅。而且當你還在猶豫不決的時候,幾句打擊的話更容易讓你喪失信心。而且風涼話說出來很保險。不論是放棄后省下來的學費,還是不努力帶來的輕松都是顯而易見的。而因此失去的機會側沒有人能看見。很多時候我們學習的阻力從來不是來自學習本身的難度,而是周圍人的眼光和嘲笑。這些人永遠不會消失。所以不要期待某一天自己獲得百分之百的肯定和支持。想等那一天再學習,估計你一輩子也學不到什么。
等那一天再學習,估計你一輩子也學不到什么。那一天再學習,估計你一輩子也學不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