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簡書首頁看到一個人話題:興趣真的有高下之分嗎?
原圖貼在下面,以及一些高票回答。
簡書上面有很多回答和討論,我只是截取了前面的一小部分。
這個問題要我回答,我站沒有高下之分。題面非常明確的講了在中國社會,一直有崇尚讀書,貶低玩樂的習慣與傳統(tǒng)。個人認為這與古代的科舉選拔制度密不可分,而且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說法,在我看來是知識分子聊以自慰的把戲。他們一般都是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做不了重活又比不了商賈。古代出仕除了武將就是文官,所以望子成龍的心都是一樣的,平常人覺得讀書有機會讓自己或者自己的孩子換個生活階層,可以生活的更好。這種思想在現(xiàn)在也是有的。由此可見,讀書本身并沒有什么價值,而是外部社會賦予了它一種特殊的價值。
上學的時候,中國的家長討厭孩子一直玩樂。在繁重的課業(yè)負擔下,孩子休息的時間非常少。信息時代的來臨,眾多的游戲開始進入大眾的視野,并漸漸地成為現(xiàn)代人解壓的一種方式。由于缺乏一定的自制力和分辨能力,一部分孩子沉迷其中,形成一種玩物喪志之感。家長擔心,社會報道,漸有擴大之勢。故而,很多人認為玩兒游戲不如讀書。殊不知,他們所謂的讀書一般是好好上學,好好學習。還有一部分人認為,就算不上學也可以讀書,我將此類讀書稱之為閱讀。然而這又出現(xiàn)一個問題,而且是題外話,讀什么有沒有高下優(yōu)劣之分呢?要知道圈子之外有比較,圈子之內(nèi)的鄙視鏈也是不容小覷的呢!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比較,有階級。所以大家就不自覺的分化成各種類型的小圈子。
之前看過一個說法,同是看電視劇,一般來說看歐美劇的人覺得看日韓劇的人low,看日韓劇的人又瞧不上看國產(chǎn)劇的。我覺得你應該聽過這個說法吧。不究其原因,我只是想陳述一下這個現(xiàn)象。就像讀書,普遍人認為經(jīng)典比暢銷好,嚴肅比情色正統(tǒng),出版比網(wǎng)文高雅,諸如此類不一而足。我在這里必須引用第四季奇葩說里一個選手蔡聰?shù)脑挘哼@都是人們的刻板印象。未窺其全貌就妄下斷語乃人之大忌。
再說說為什么題面將讀書與玩兒游戲單獨做比較,個人以為此比較話題性較強,相關報道也甚多。一般而言,對于游戲的報道都較負面,讀書卻是非常正能量。這樣對比就會讓人覺得沖突性很強,打眼一看好像真的有高下之分,仔細想想又無法系統(tǒng)的敘述其理由。這類情況大概就是刻板印象。
你看最多贊的回答:興趣體現(xiàn)的是階級。我最近太愛用細思極恐這個詞了,這句話就讓我非常想用。那階級是什么呢?三教九流?這背后的東西太多,一一列舉我恐怕也沒那個本事,而且我怕自己會爆炸。
換個角度來說,人通過讀書或者玩兒游戲而反映出來的結(jié)果有正反之分,比方說現(xiàn)在電競作為新興行業(yè),風頭正勁,發(fā)展前景也不錯,有人通過玩兒游戲變成職業(yè)玩家,或者游戲制作人之類的,你要知道大有人在這個詞不是隨便說說的;可也有的人確實是玩物喪志,只知道玩兒游戲,荒廢學業(yè),無心上班等等;讀書呢,有人寫作出書成為暢銷書作家,收入不菲,身價水漲船高;反面例子我好像只能想起書呆子:
因為沒有人明確的說過讀書有什么壞處,最多也就是說不僅要讀而且要思考,學以致用。這就又回到了書呆子的問題上。再有就是社會倡導的價值體系也是多讀書,讀好書,讀書好。然后大家就都覺得讀書高尚,而且根正苗紅。記得之前在知乎也看過類似的問題,有一個回答讓我印象深刻,ta說:同樣是打發(fā)時間,憑什么你就認為你打發(fā)時間的方式比別人高尚呢?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xiàn)象就是很多人問讀書有什么用,意義在哪里,目的是什么......
去知乎分別搜索讀書和游戲,做了一組對比圖。
數(shù)據(jù)顯示,游戲的關注度遠超讀書。原因是什么呢?大家可以自行思考,歡迎后臺交流~
我要再強調(diào)一遍我的回答,興趣無高下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