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10月中旬,因為犯了一次挺大的錯誤不敢回家怕被爸媽指責所以還是像以前那樣在知道自己會遭受到父母的責難就會想起那個在歡樂的時候遺忘角落里的買什么都不方便的小鎮還有小鎮中那個住著的兩個老人--我的爺爺奶奶.
上午坐車到爺爺奶奶家門前,敲門后 開門的還是那一頭熟悉的比以前還白的頭發 見到我的第一句不是責怪而是擔心我吃沒吃飯那是我在犯錯之后接近半個月中第一次親人對我的關心 當聽到這句話的時候眼淚霎時間怎么也也止不住了 這種感覺就像是小女孩在火柴中看到的火雞 衣服 但是唯一不同的是你得到的是真實的 ... 我的哭使爺爺奶奶慌了神 他們圍著我不知所措 好像犯錯的不是我而是他們一樣 他們只會用他們樸實的略顯笨拙的言語安慰我“沒事下次注意就好了,別哭還有爺爺奶奶呢。別人不管你爺爺奶奶管”記得每次都是當我哭得時候爺爺奶奶就慌了神 不管什么條件都答應我 也許有人說這是溺愛 但是一個從出生到暮年的老人幾乎沒走出過大山的老人 你指望他,她,懂什么科學的教育方法他們只知道在孩子脆弱的時候去安慰去幫助他們 ,他們不知道什么叫溺愛 他們只知道孩子難受了我的盡我的全力去愛孩子。但是我回饋給他們的是什么呢?是因為嫌棄住的小鎮沒影院 沒游樂園而一再推遲去看望爺爺奶奶的時間,是即使去了也是在低著頭玩著手機,是在他們關心的問你學習生活狀態的時候,你嫌棄的說“說了你也不懂”然后爺爺奶奶黯然轉身的背影。
第二天,坐車回學校爺爺推著自行車送我,突然發現爺爺的自行車換了從以前的二八大杠換成了一輛女士的自行車,我問:“爺怎么舍得買新車子了早就讓你換了以前那個車子多老了。”“是,換了這個能矮點,以前那個車子太高了上不去了。”爺爺說。我聽完才發現以前借我上下學的背已經駝了我真的希望我從沒問過這個問題,有什么是讓一個不服老的人去親口承認他老了更讓人氣憤?有,那就是這個問題是他最愛的孫子親口問的。
到車站了,馬上要上車了,爺爺一遍一遍的不厭其煩的叮囑我說包別拉了 要抱著 看好手機和錢包 等等 每次我都說“知道了”“知道了”以前可能會厭煩 但是經過了一些事情我明白了長輩一次次的叮囑那是對你的愧疚 是他們感覺對不能陪你一起走不能一直照顧你的愧疚所以他們只能通過一次次你所認為的“嘮叨”來安撫他們對你的擔心,他們認為這些話會替代者他們陪你跋山涉水 幫助你保你平安。
別讓他們再等了 別管環境多差 多去看看他們 放下手機多陪陪他們說說話哪怕是張家長李家短的瑣事 ?別去管他們了不了解你的同學還是你的工作 他們只是希望通過這知道你是不是開心的 那就告訴他們你的狀況 ?別管送別的時候在你看來他們有多“嘮叨” 去用心的回答“知道了”讓他們放心別擔心你一路
別讓他們再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