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郎心中都有西游夢,西游夢又都緣起大圣情。
五年前第一次讀《悟空傳》,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作者真敢寫,《西游記》在明朝都被當成禁書,《悟空傳》卻能作為網文一直流傳至今。也正是從那時候開始,我對《悟空傳》有了一個單一又刻板的印象:這部作品不適合通過影視劇的方式來展示。
今何在用一種當時網文界中極其不常見的散文式寫法,把劇情打散成片段,把其中最精彩的片段用文字展現了出來。看不懂的情節可以回去一遍又一遍的反復看,書中的很多名言金句不僅能用來做中二的QQ簽名,還能用來做中學作文的范文題記。
但是電影不同,電影只有短短的兩個多小時,不會留給觀眾太多的時間去思考,去回味。想用這么短的時間把精彩的片段表現出來,我覺得就算是把昆汀和王家衛請來,也未必能做的好。
15號抱著即使你拍的再爛我也堅持看完的心態去影院刷了一遍,走出影廳時我的心里很惆悵,不知道該說些什么。
客觀的說,這片子如果不叫《悟空傳》,叫其他任何名字,都是一部不錯的片子,特效很棒,劇情沒有很大的硬傷,整體節奏流暢,總的來說,是不能叫爛片的。可是這部片子的名字卻是《悟空傳》,片子里還有大量書中的金句名言。對于我這個原著粉來說,是不能接受的。
“這個天地我來過,我奮戰過,我愛過,我不在乎結局。”可我在乎,可粉絲們在乎。電影中很多引用原著的經典名句聽起來都像是在朗誦中二的日漫臺詞,最令人難以接受的是結尾那句“我要那諸佛都煙消云散。”這話應該是誰說的,是金蟬子,是唐僧辨難時說的,你電影里連唐僧都沒有,結尾強行加這么一句算怎么回事?原著中的句子再經典。電影中不鋪墊,沒伏筆就直接用,很不禮貌的。
再說說《悟空傳》中的悟空。我作為一個“悟空粉”,從動畫版的西游記開始到后來的《西游記后傳》、《大話西游》、《大圣歸來》,再到原著的《悟空傳》,所有有關西游的作品我都看過,所有的孫悟空我也都喜愛過,可要說最喜歡的,還是《悟空傳》中的孫悟空。《大話西游》的孫悟空向命運屈服,不戴金箍,如何救你;戴了金箍,如何愛你。他從齊天大圣變成了一條狗,因為他不想讓愛的人死,所以他向命運屈服。而《悟空傳》中的孫悟空,即使是死,也在反抗著命運,這種死而不敗的精神,在國內目前的體制下是沒辦法拍出來的,這點我能夠理解。但是你不能把齊天大圣拍成一個既有至尊寶的柔情又有猴頭天生的反骨,既執迷不悟又患得患失的四不像呀,這樣的孫悟空,紫霞為什么會喜歡他?可能是因為原著中就是這么寫的吧。
原著里“天若攔我,劈開這天,地若拘我,踏碎這地,我等生來自由身,誰敢高高在上。”是孫悟空殺上天庭時對眾妖說的,在電影中索性讓楊戩把后兩句去掉演變成了尬聊。還有史上最帥天蓬的支線劇情,對主線的發展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大概是為了讓妹子們看顏吧。
如果你沒看過原著,那我建議你看完電影以后去看下原著,值得上買票錢。如果你是原著粉,我真心不建議你去看,即使是為了情懷,因為它,擔不起你的期待。
我不知道今何在為什么要為了這樣的作品向觀眾大喊“這就是我的悟空傳!這就是最好的西游電影!”大概是他已經40歲了吧,他再也不是當初的今何在了。那個“如果你遇見曾經的我,請把我帶回來”的今何在,已經隨著我的青春一起,煙消云散了吧。
今何在,今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