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只是因為疾病而難以控制自我的普通人。眾生皆苦。你我他,精神病人都面臨著人生各種劫難,請相互理解,用善意為本就行路難的他們建一座橋吧。愿每一個生命都能被世界溫柔以待。
影片《一念無明》展現出精神病人的生存困境與精神困境,古往今來,精神病人是一群異類,瘋子,正如父子居住的逼仄的住處,社會給予精神病人的寬容不多。這樣的故事正在現實中發生。
(溫馨提醒:有劇透,不合適的朋友請直接劃到文章下方)
01
電影中曾志偉飾演的父親接到醫院的電話——他的兒子要回來,作為父親卻不欣喜,皺眉問道為什么放他出來,但醫院要求讓兒子出院。
沒辦法,父親在床上藏了一把斧頭。
余文樂飾演的兒子幾年前在躁郁癥發作時,沖動殺死了親生母親。這便是本片殘忍而沉重的開端。
多年來父子第一次見面,父親臉上沒有喜悅,不知道說什么,更談不上給一個久違的擁抱。
他們回到父親逼仄的小出租屋里,抬頭可見鄰居提防、恐懼的眼神,無一不在提示患精神病的兒子回歸社會后生存空間之狹小。
比過街的老鼠還要惹人嫌啊。
一個精神病人,又是一個殺人犯,無異于沒有人性的不定時炸彈。
02
兒子試圖抗拒這標簽。
他回歸社會的第一件事,去參加好友的婚禮,然而人們在他身后議論,審視,昔日好友也顯得尷尬、生分。
西裝筆挺地去面試,也因為精神病史被婉拒。
他似乎沒有被打倒。約人打球,和鄰居的孩子在天臺種植物,和父親像哥們一般打趣。
父親驚訝而欣慰,卻不知道他在轉身后便吐掉了抗精神病藥物,面容瞬間疲憊無神。
他一直在找自從住院后就再沒聯系的女友。相會時,他熟絡體貼,喜上眉梢,全然不提那些破碎的過往,然而次日,女友卻帶他到教堂,在眾人面前聲淚俱下地控訴他“趕走他心中的魔鬼”。
原來,那些標簽“殺人犯”“精神病”已經融入血肉之中,怎么也撕不掉,會變好只是單純的一廂情愿。
不是他不夠堅強,只是這社會對精神病+躁郁癥的容忍度幾乎為零。
聽說吃糖,心情會變好。于是他在便利店往嘴里猛塞甜掉牙的士力架,卻不停掉淚,無法控制地流了滿面。
眾人圍著他拍下視頻發到網上,好像他就是動物園一只供人參觀的猴子。
一個正在發泄苦楚的人,卻被人當作精神病發作,讓他又一次走上輿論的浪頭。
他是因為精神病史而沒有坐牢,但世人的冷漠,給他判了無期徒刑。
03
回到從前永遠是場天真的夢。
所幸荒廢自己,白天黑夜都躺在出租屋的床上。
鏡頭常將兩邊的墻攝入其中,給人一種圍困感,也暗喻著他的生活——在歧視中艱難地求生。
經過便利店一事,出租屋的人也認為他很危險,幾乎一致趕走父子倆。
之前父親說:“這個社會有病,把你留在這里是為了保護你。”或許可以理解為社會也存在著叫做”偏見“的病。一種不由分說的病。
電影名”一念無明“屬于佛家用語,出處可能是:”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因圓照清凈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
“無明的意思是看不見,不清楚,當你一個念頭并清楚,卻憑借著既有的經驗繼續去看,因為人難免會依賴已知,害怕未知,但一昧讓世俗經驗去領導我們的看法,心智就會變得庸俗腐敗,而不知不覺中進入”無明“的狀態。
縱觀全片,似乎只有那個鄰居的小孩子毫無芥蒂地親近他。
純潔的孩子,尚未習得世俗眼光,他相信用心靈看見的。
在別人對他的往事不可饒恕之時,孩子用陪伴與關懷讓他的生命留存一些活下去的溫暖。
04
孩子問:“為什么我們種的植物會枯掉?”
他說:“因為它們沒有適應。”
“那我們就讓他適應。”
活下去,請努力活下去。
影片最后,父子來到野外。電影前半段在小出租屋里,“門框”這意象出現過較多次,提示兩人的關系被束縛、充滿緊張感,而電影最后,他們坐在大自然之中,象征著兩人關系平和。
透過枯枝,一只鷹在自由滑行。
父親淡淡道:”回去吧。“生活還是要繼續。
鏡頭透過枯枝,一只鷹在暗淡的天空中滑行,畫面給人說不出的味道,但氣氛上輕松了一點。
”只有用心才能看清楚真正重要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見的。“這段話出現在電影中,來自經典《小王子》,這句話簡單意無窮。
相信它對于所有人都有振聾發聵的意義,如果每個人去用心去看清楚,而非用世俗偏見去定義他們,我們便會知道,精神病人只是因為疾病而難以控制自我的普通人。
眾生皆苦。你我他,精神病人都面臨著人生各種劫難,請相互理解,用善意為本就行路難的他們建一座橋吧。
愿每一個生命都能被世界溫柔以待。
作者的一些題外話:筆拙見諒,如果有錯的地方,歡迎指正,如果可以更好的地方,也歡迎指出來我們一起探討。下一次,大概會整理曾在某精神病院的實習兩周的所見所感。未到那兒實習之前,我也對精神病人充滿恐懼、抵觸,而后在與他們的相處中,改變了原來一些根深蒂固的看法。如果你想要了解得更多,繼續關注我啊。
我愿意做你們的樹洞,有什么故事和無處抒發的煩惱,也盡管告訴我哦。
想要電影鏈接的小可愛,關注我,回復“一念無明”就可以收到鏈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