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幾日,我在搜集《觸摸春天》的相關資料時,看到這樣的一篇教學設計,不知作者是何人,但很想拿來與大家分享!
? ? ? ? 所謂“主線串珠”式教學設計的主線,就是教學設計要有一條牽一發而動全身,舉一綱而目全張的主線,珠就是學生“聽、說、讀、寫”基本素養的訓練點。這樣的教學設計會給人營造一種匠心獨運、蕩氣回腸的感覺。下面就以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五單元第17課《觸摸春天》為例談談對這種教學設計的實際操作和運用。
一:細讀文本尋主線
一篇課文給我們傳遞信息很多,要讓學生學的東西也很多,這些“信息”“東西”,都會有一個“統領”把它們組織起來。這個“統領”可以是涵蓋所有的“信息”“東西”的內容統領,也可以是指向文章語言形式、或者學生閱讀方法的形式統領。可以是文章的一個詞、一句話、一個段落,也可以是一類修辭、一種學法。我把這個“統領”叫做文章教學的主線。
就拿《觸摸春天》為例,作者首先寫了小區綠地景色怡人,盲童安靜整天流連其中,感受到了世界的繽紛;然后工筆細描,生動的畫出了一幅“盲童悄然捕蝴蝶”的畫面,一系列神態、動作的描述,和作者合理的感想,指向了盲童繽紛的內心世界。最后作者不禁發出“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的感慨,揭示只要熱愛生活,熱愛生命,都能創造繽紛生活的道理。由此可見“繽紛”成了解讀全文的秘妙所在,也就成了我所說的“主線串珠”式教學設計的主線。
二:分層有序鋪主線
層是指:學生學習的層層深入,教學設計的層層遞進。就《觸摸春天》一文,課文圍繞繽紛寫了盲童的現實世界和內心世界,當然兩個世界不是絕然不通的,但是從文章表達來看還是有側重的。只就學生接受能力而言,感受現實世界的繽紛是較容易的,而內心世界的觸摸則相對難一些。因此我把教學的層次設計為:細讀文本、感受繽紛,觸摸春天、感佩繽紛,回扣全文、書寫繽紛,課外閱讀、括展繽紛,讀——閱讀鏈接,課外搜索海倫.凱勒的事跡,感悟只要有對生活的愛,殘疾人亦可有繽紛的人生。分層但是有條主線,層的設計遵循兒童學習的由易到難,由讀的輸入到寫的輸出;由課內感悟到課外提升,有序進行。
三:主線串珠擦亮點
主線串珠的珠不是平均用力的,點的選擇要考慮到學生學習的困難點,言意兼得的語言點。比如在第二部分觸摸春天、感佩繽紛的教學中,我選擇了“睜著眼睛的蝴蝶被這個盲女孩神奇的靈性抓住了。”這句話作為一個教學品析點,因為“神奇的靈性”是學生認識的一個困難點,還因為這個句式包含著作者的感佩。我在引導學生聯系上文說出神奇靈性的理解后,引導學生對比“蝴蝶被這個女孩神奇的靈性抓住了。”在學生分別讀感受不同,入情境體悟作者的內心感受后,明白了“睜著眼”和“盲”出現在同一句話里,作者用鮮明的對比表達自己的驚奇、感佩之情,順勢指導對比詞語重讀的讀書技巧,也就不再是單單讀書技巧的指導了!
著名課程專家王榮生教授認為:一根筋”的課堂教學結構,實際上也是一堂好課的重要標志。所謂“一根筋”是指:教學的各個環節圍繞、指向核心內容,在課堂教學的整個線路上連貫的落實教學內容。這就是我提出主線串珠式教學設計的理論依據。不當之處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