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邊的曼徹斯特》是肯尼斯·羅納根執(zhí)導(dǎo)的劇情片,導(dǎo)演是編劇出身,曾兩次提名奧斯卡最佳原創(chuàng)劇本。由卡西·阿弗萊克 米歇爾·威廉姆斯、凱爾·錢德勒等主演 。豆瓣評分8.6分,而且還是豆瓣電影前250名里的電影,占第152名,可以看出這部電影是不可多得的優(yōu)秀電影了。
這里說的曼徹斯特不是英國的那個工業(yè)城市,而是美國馬薩諸塞州的總?cè)丝谥挥?136人的一個海邊小鎮(zhèn)。
影片于2016年11月18日在美國上映。于2017年8月25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影片講述了李·錢德勒的哥哥因病去世之后,他作為監(jiān)護人回到曼徹斯特照顧侄子,從而想起自己往事的故事。
1.李的故事
男主角李·錢德勒,是一個沉默寡言的人。他現(xiàn)在在波士頓是一名藍領(lǐng)工人,負(fù)責(zé)小區(qū)住戶的衛(wèi)生,修馬桶,修水道,鏟雪。但他常常收到人們的投訴,說他說話生硬,不懂人情世故,不與人為善。
而且,在酒吧喝酒,對面人時有時無的目光都會讓他憤怒到去和他們打架。面對美女的搭訕,他也沒有興趣應(yīng)答,現(xiàn)在的他很沮喪,像行尸走肉一般生活著。
其實李原本不這樣的,他原先有個幸福的家庭,有妻子,三個可愛的孩子和一幫好朋友。他的家在曼徹斯特,雖然房子不大,生活拮據(jù),但很幸福。
可由于他的失誤(忘了給壁櫥按上保護壁就出門,柴火掉落在地毯上,引起大火)吞噬了兩個未入青春期的女兒和尚在襁褓中的幼子,也吞噬了原本幸福的生活。從商店買酒歸來的李看著變成一團熊熊火球的家,呆滯的不知所措,耳邊響著的是自己妻子撕心裂肺的哭喊。但是由于他的失誤,三個親生兒女死于大火,從此李一蹶不振,與妻子離婚。
這部影片采用倒敘和插敘的手法,將過去與現(xiàn)在穿插在一起講述。影片已經(jīng)行進60分鐘,導(dǎo)演用細碎的生活片段拼貼起一個沉默寡言、墨守成規(guī)、又極易爆發(fā)的人物形象。又交代這種性格的成因,讓我們知道了為什么現(xiàn)在的李是那么喪的。
2.哥哥去世,再回曼徹斯特
醫(yī)院的人通知他,他的親生哥哥Joe因心臟病去世,李放下手頭的工作,驅(qū)車前往海邊的曼徹斯特 。來到醫(yī)院,并沒有生離死別的悲傷,也沒有失去親人的落淚,沉默是李唯一的表態(tài),在停尸間里看到冰涼的哥哥的遺體,他看了一會,然后俯下身來抱了抱他,和他做最后的告別。
根據(jù)他哥的遺囑,李成為了侄子帕特里克的法定監(jiān)護人,照顧到他18歲,這就意味著他要再一次在曼徹斯特生活幾年了,他猶豫害怕,坐在政府辦公室渾身顫抖。他已經(jīng)害怕再和別人生活在一起,害怕進入到別人的生活當(dāng)中了。
3.再遇前妻
李的前妻蘭迪,并沒有想他一樣選擇自我懲罰式的生活,她想擺脫過去的痛苦。所以,她選擇再去組建一個家庭,再去生自己的寶寶,想再一次去獲得幸福。
在街角倆人再次相遇,蘭迪勸說李放下過去,好好開始新生活,并向他道歉,說自己以前對他說了很多的壞話,希望可以求的他的原諒。
但李還是很堅決的說“你不明白,我心里什么都沒有了,它會永遠一直那么碎著。”
說完,他就找了個理由離開了,自己來到酒吧喝酒,別人不小心碰了他一下,他一下子就起來開始打那個人,結(jié)果就圍上來一幫人打他,被別人拉開,結(jié)果他還是不服氣,又打上去,仿佛想讓最好讓別人把他打死,看上去是視死如歸,反倒得到解脫的樣子。
4.侄子帕特里克
帕特里克,品學(xué)兼優(yōu),英俊帥氣,同時和兩個女孩交往,有自己的樂隊,還是籃球隊和冰球隊的主力。爸爸的死后,他表面很正常,其實看見冰箱里的凍肉都會想起去世的父親,他也十分需要別人的照顧。
但李最終沒有成為侄子的監(jiān)護人,因為他說“我不能擺脫往事,我走不出來,我很抱歉”他把帕特里克托付給哥哥生前的朋友,自己再次回到波士頓生活。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相處,他也有改變,他在波士頓的家里給侄子留了一張床,歡迎他來找他。
以前的那個李,估計早就在他舉起那把槍時就被自己殺死了。他這輩子也不會好過到哪里了,不過,幸好這只是一部電影。
《海邊的曼徹斯特》是我很喜歡的一部電影。它是一部關(guān)于生活和痛苦的電影,他們并不矛盾,互不影響,正如劇中角色一樣,我們面對痛苦,有的深陷沉淪,有的逃避閃躲,但也都是帶著一身泥濘,繼續(xù)前進,繼續(xù)生活。
影片始終是冷感色調(diào),慘白的雪景,凄涼的海邊,都將海邊的曼徹斯特的凄清展露無疑,與影片氣質(zhì)不謀而合。
最后是一句覺得特別好的一句話“痛苦必將永存,但生活還要繼續(xù),就如那個冰封嚴(yán)寒的海邊曼徹斯特,也會有短暫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