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地區在中國算不上重要的產茶區,然而,茶葉對于這里的人們來說,卻如柴米油鹽一般不可或缺。如果你曾尋訪潮汕地區,你應該已經發現,這里的每一戶人家,無論貧富,幾乎都會在待客廳里置一張茶幾,茶幾上是一套配備完整的功夫茶:一個茶盤、茶盤上一個瓷制或紫砂茶壺、三四個與茶壺同樣材質的小茶杯是最簡單的搭配;比較講究的還會有公道杯用以分茶,或者再在茶盤上放個茶寵以提高審美情趣等等。
客人來訪時,主人先將他們領到茶幾旁坐下,然后開爐燒水,沖泡茶葉。茶泡好前主客之間只是寥寥幾句客套,諸如“吃飯了沒?”、“今天真熱啊!”之類。當熱茶上杯,主客互敬互請后才真正開聊,茶喝到濃處,主客也聊到興處。當一壺茶逐漸由濃變淡,又由淡到無味,主客對話也經歷了由激烈到平和,又由平和到結束的過程。如果客人與主人家很熟,那他們造訪的時候很可能會大大咧咧的進入主人家,然后自己開火泡茶,自斟自飲,待主人得空時再呼之一起品茗暢聊。
我總覺得這種以茶待客的習慣是一個極好的風俗,這不僅是因為茶本身是美容保健的佳品,更因為茶的性格是安靜和平的,能夠安撫品茗者的心情。可不是嘛?我只見過愛酒的人酒后亂性,還從未見過一個愛茶的人會越喝越浮躁的。實際上,潮汕人在安慰氣頭上的人時常常會說:“別急!別急!喝杯茶消消氣。”他們知道,茶是安定人心的飲品。
中國人的老前輩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強調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影響。其實,人與物之間也有著同樣的作用力。我就是個愛茶的人,每當心情煩躁的時候,為了平復自己的心情,我總會認認真真的給自己泡壺茶。就在泡茶的過程中,我的注意力漸漸從煩心事上轉移到了如何把茶泡好上。而后,為了不辜負自己泡的這壺茶,我又會說服自己要平心靜氣,因為唯有這樣,我才能好好的品茗,而不是把茶糟蹋成飲驢的蠢物。這樣一來,每杯茶入喉都成了心情的清新劑,茶盡,煩惱盡。所以,我常常將自己相對冷靜的性情歸功于茶的陶冶,是茶在無聲無息間慢慢的塑造著我的部分性格。
其實,關于茶,除了泡茶喝茶本身是極大的享受外,收集和欣賞各類茶葉罐或者茶具也是極大的樂趣。我還一直打算著,等經濟能力允許了,要開辟一個屬于自己的茶室,里面將擺滿我從各處淘來的好茶葉、好茶具和好茶罐!
我很慶幸,如今的我雖然工作繁忙,但依然保有這樣一份心情,愿意每天空出足夠的時間,泡一壺好茶、品一杯好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