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分享的書叫《非暴力溝通》,從書名來看主題是溝通,貫穿全書的方法就是非暴力原則,然后再細化羅列成以下三大法則:
一、只觀察,別評判
? ?生活中,我們加以評判的事情更多的是因為我們以高于他人的姿態看問題,總覺得自己的一言一行就是真理,能帶領他人找到曙光,或者覺得自己是某個事件的真理剖析者,也許別人只是想就這個事情向你闡述,并不想聽到任何看法。誠然我們了解到太多道理,但是沒有內化,就像儲存在你武器庫的彈藥,沒有展示出來就沒有震懾效果。遇到類似問題時不妨在你想評判前先觀察,在溝通生活中,觀察都是第一位,觀察跟你溝通對象的言行舉止,也許就只是最簡單的三思而后語的道理而已。
二、只說感受,不說看法
? ?感受是我經歷了這件事情之后最直觀的內心反饋,沒有加入價值觀,而看法更多的是帶有評判思維,對方聽來的效果就不一樣了。文章聽到的一點非常認可,那就是討論感受對方能感覺到你的真誠,如果你與對方溝通時,你能讓對方感受到你的真誠,我覺得這個就是最高境界,因為本文的三個法則你可能無形中就掌握了,當然需要加固這三個法則的印象,有著道理你懂的,可是需要你用的時候你居然遺忘了,很多道理在你學習了之后要刻意的去練習,直至在生活中能融會貫通。
三、只請求,不命令
? ?請求也許是很多人學不會的東西,更多人會看關于你請求他這件事的地位差距,你請求他幫忙復習,這時候對方的地位比較高,那你可能就會潛意識里使用請求口氣,當你請求他幫忙開個窗戶,這時候我們地位幾乎平等,你潛意識可能就會說出命令的句式,這就是我們自己也經常忽略的問題。而且文中提到了我們容易混淆請求與命令的差別,提出了三點有效解決方法,也能有效避免我們認知上的一些偏差。
? ?溝通是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徑,在我們一直在人際交往中兜圈子的時候,我們不要一直盯著交往的問題本身去思考解決方法,找到真正問題的本質,那就是重要的三大溝通法則,也許掌握了這三大法則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