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大漁
負重方可前行。
這是一句多么樸素,多么簡單動人的道理。這句話,放在任何時候,任何時代說,都不過時。
我直到今年才悟出這個道理,恨它為什么不早點來。但又可喜,它是如真理一般的存在。我想,對于任何想要前行的人而言,這句話不可不知道,不可不理解。
什么叫“負重方可前行”呢?舉幾個簡單的例子看看,無一例外,都是這樣一種情況。
比如說健身。怎么才能練出肌肉,腹肌、胸肌、臂???答案很顯然,需要力量訓練。而且是每隔一段時間,當肌肉適應了當前的重量,已經輕而易舉,沒有壓力的時候,不是滿足的停下,應該再適當的增加一些重量,刺激進一步的肌肉訓練。這樣才能擁有愈發強勁的肌肉。
這就是樸素的“負重方可前行”的應用。
比如說長跑。對于一個剛開始跑步的人,如果他特別想要瘋狂一次,想要跑完一次全程馬拉松,完成一次自我挑戰和超越,他需要怎么做呢?
他需要負重訓練。剛開始跑步,不宜跑的過量,3-5km,每周三次,隔天一次即可。等跑了2個月之后,就不能再滿足在3-5km了,需要加量訓練。比如增加到6-8km,再跑上2個月。依此類推,每兩個月增加3-5km的量,每周三次的訓練強度。
堅持半年的時間,他的身體條件就能挑戰半程馬拉松,21公里。堅持一年時間的不斷訓練,他才初步具備了挑戰完整全馬的能力。
這也是對“負重方可前行”的簡單高效的應用。
其實,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甚至很多人的經歷中,都體驗過什么叫“負重前行”的道理。絕大部分人應該經歷過高考,高考就是典型的集中時間,給予壓力,負重訓練,直至三年之后考上大學的“負重”最后“前行”了的例子??佳幸彩牵徊贿^考研不是大部分人都會經歷,只是一小部分人選擇給自己額外增加的負重,因為他們抱定要走的更遠。
中國有句精辟的話,叫: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還有一句比較通俗的話,叫:
如果你當下感覺艱難,說明你在爬坡;如果你當下覺得容易而輕松,需要警覺,你是不是在下坡路上。
這兩句均是“負重方可前行”的例證。
當然了,我們也常說,適當的壓力是動力,過分的壓力是摧毀。那如何把握負重的重量呢?
不記得之前在什么地方讀到過,只還隱約記得是個名家說的,大體意思是說:人最好的生活狀態,是生活中始終有一些你踮起腳尖,夠一夠就能夠的著的目標,讓你去實現。
換句話說,步子太大,容易扯傷自己,沒有步子,是原地打轉。只有不斷小步邁進,才是可取之道。
不斷小步邁進,就意味著我們需要時刻背負適當重量。
推薦閱讀:關于重拾英語的一些想法
上篇文章:關于第一套房的裝修,以及要不要出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