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應第二】(2.2)
人言者,動也;已默者,靜也。因其言,聽其辭。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應必出。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觀其次。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辭也。以無形求有聲。其釣語合事,得人實也。其猶張罝(ju)網而取獸也,多張其會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釣人之網也,常持其網驅之。
譯文:
別人在說話,是動;自己沉默不說,是靜。根據對方說的話,聽出對方言辭中透露的真實想法。對方言辭透露出的意思與已方想要得到的不相符合,就運用“反”的方法來求,對方的回應必定滿足已方的需要。言語中有“象”,事物中有“比”,通過“象”和“比”的手法來探求言辭背后隱藏的真實意圖。所謂“象”,便是用形象化的手法來比喻事物;所謂“比”,是以同類的言辭來作類比。因為采用象,比手法皆不直說,故能于無形之中而得到對方回應,了解到對方的實情。如果使用象、比手法說出的用作引誘的話能合于對方所想,那么對方的回應必會暴露事實,這些實情將為我所得。這就像張著獸網捕獵野獸一樣,只要在野獸出沒的地方多設一些網,伺機觀察等候著,就一定能捕捉到野獸。針對對方使用的方法只要切合事理,對方自然就會暴露實情,這就是釣人的網,在實際生活中,常常要持釣人之網去驅使對方,使其為我所用。
重要詞語(要理解)
1、因其言,聽其辭
2、言有不合者(三句)
3、言有象
4、事有比
5、其有象比
6、以無形求有聲
7、其釣語合事
8、置網
9、多張其會而司之(四句)
10、常持其網驅之
學習心得:
在交流的時候學會聆聽,仔細品味他人言語中要表達的正真意思,如果在溝通中了解不到想要的信息,那么我們就要應用項,比的技巧引導對方,對方所做出的應說不定就是自己想要的結果。
如果我們想洞見別人的想法和目的,首先我們要洞察自己,做好自我反而應之的準備,通過捭闔之術促使對方暢所欲言,俗話說:言多必失,我們就會聽出正真意圖,明白自己該如何反應!
何客戶交流的過程中,在客戶發撓騷的時候,仔細聆聽客戶言語中要表達的困難和問題,作出反應,說不定就給我們指出了機會點,尋找措施幫客戶解決困難,這樣我們不但服務于客戶,也達到了我們銷售的目的!
在和客戶中領導溝通時,也許領導簡單的幾句話就回應的我們要捭的話題,那么我們要多應用象比的手法,盡量多溝通得到一些遠見性的計劃和規劃,有助于我們在跟進項目中應到一些預知性的事情,我們就可以提前布局,擁有更大的格局觀去操作手中的項目!
馬瑆
2015.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