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十二日,湘東王蕭繹派司馬吳曄、天門太守樊文皎等率軍從江陵出發東下。
陳昕為侯景所擒,侯景與他極度宴飲,讓陳昕收集部曲,想要用他。陳昕拒絕,侯景命他的儀同三司范桃棒將陳昕囚禁。陳昕借機游說范桃棒,讓他率所部襲殺王偉、宋子仙,到宮城投降。范桃棒聽從,秘密派陳昕夜里用繩索吊入宮城。皇上大喜,賜給范桃棒免死銀券,說:“事定之日,封你為河南王,侯景的部眾全部歸你,并賜給金帛女樂。”太子擔心他有詐,猶豫不決,皇上怒道:“受降是常理,有什么可疑!”太子召公卿會議,朱異、傅岐說:“范桃棒投降,絕不會有假。范桃棒既降,侯景必定驚慌,乘此出擊,可以大破。”太子說:“我堅城自守,等待外援,援兵一到,賊豈能抵擋!這才是萬全之策。如今開門接納范桃棒,范桃棒的實情,又怎么容易知道!萬一有變,悔之不及。社稷事重,要更加周詳。”朱異說:“殿下如果認為社稷緊急,就應該接納范桃棒;如果猶豫,我也不知道說什么了。”太子始終不能決斷。范桃棒又派陳昕啟奏說:“我現在率所部五百人,到了城門,都自己脫下盔甲,乞請朝廷開門收容。事成之后,保證生擒侯景。”太子見他懇切,更加懷疑。朱異拍著胸膛說:“失去這次機會,社稷大事去矣!”不久,范桃棒為部下告發,侯景將范桃棒拉殺(用大力士扼斷脖頸)。陳昕不知情,如期出宮,被侯景截獲,侯景逼他射書信進城說:“范桃棒馬上率輕騎兵數十人先入。”侯景想要把鎧甲穿在衣服里面,跟著混進去。陳昕寧死不肯,侯景于是殺了他。
侯景派蕭見理與儀同三司盧暉略戍衛東府。蕭見理兇狠險惡,夜里與群盜在朱雀橋一帶搶劫,中流箭而死。
邵陵王蕭綸走到鐘離,聽聞侯景已在采石渡江,蕭綸晝夜兼道,揮軍入援,渡江時,到了江心,刮起大風,人馬溺死者十分之一二。于是率寧遠將軍、西豐公蕭大春,新淦公蕭大成,永安侯蕭確,安南侯蕭駿、前譙州刺史趙伯超、武州刺史蕭弄璋等,步騎兵三萬人,自京口西上。蕭大成,是蕭大春之弟;蕭確,是蕭綸之子;蕭駿,是蕭懿之孫。
侯景派軍隊到江乘拒戰蕭綸軍。趙伯超說:“如果走黃城大路,必與賊軍遭遇,不如指指鐘山,突襲占領廣莫門,出賊不意,宮城包圍必定解除。”蕭綸聽從,但夜行迷路,多繞了二十余里。十一月二十三日早晨,扎營于蔣山。侯景看見,大駭,將所搶掠的婦女、珍寶財貨全部送到石頭城,準備舟船,方便隨時逃走。然后分兵三道攻打蕭綸,蕭綸迎戰,侯景軍戰敗。當時山頂積雪,蕭綸于是引軍下山,駐扎在愛敬寺。侯景陳兵于覆舟山北。
十一月二十八日,蕭綸進軍到玄武湖側,與侯景對陣,不戰。到了日暮時分,侯景約明日會戰,蕭綸同意。安南侯蕭駿見侯景軍退,以為他撤走,即刻與壯士追逐。侯景回軍迎擊,蕭駿敗走,投奔蕭綸軍營。趙伯超望見,也引兵退走,侯景乘勝追擊,諸軍皆崩潰。蕭綸收集余兵近千人,進入天保寺。侯景追擊,縱火燒寺。蕭綸逃奔朱方,士卒踐踏冰雪,往往凍掉雙足。侯景繳獲蕭綸全部輜重,生擒西豐公蕭大春、安前司馬莊丘慧、主帥霍俊等而還。
十一月二十九日,侯景將所俘虜繳獲的蕭綸軍官兵、鎧甲、武器及蕭大春等陳列于城下,派人喊話說:“邵陵王已為亂兵所殺。”霍俊挺身說:“大王小有失利,已全軍回京口。城中只需堅守,援軍很快就到。”賊兵以刀毆打霍俊背部,霍俊辭色更嚴厲。侯景贊賞他的義勇,把他釋放,臨賀王蕭正德殺了他。
當天晚上,鄱陽王蕭范派他的世子蕭嗣與西豫州刺史裴之高、建安太守趙鳳舉各自將兵入援,駐軍于蔡洲,以等待上游諸軍,蕭范任命裴之高為督江右援軍事。侯景將秦淮河南岸居民全部驅趕到北岸,焚毀他們的房屋,大街以西,全部化為灰燼。
北徐州刺史、封山侯蕭正表鎮守鐘離,皇上召他入援,蕭正表以船糧未集為托辭,拒絕前進。侯景任命蕭正表為南兗州刺史,封南郡王。蕭正表于是在歐陽設立柵欄工事,以阻斷朝廷援軍,率眾一萬人,聲言入援,實際上準備襲擊廣陵。密信引誘廣陵縣令劉詢,讓他燒城為內應,劉詢告訴南兗州刺史、南康王蕭會理。
十二月,蕭會理命劉詢率步騎兵一千人夜襲蕭正表,大破之;蕭正表逃回鐘離。劉詢接收他的殘兵和糧草,會師與蕭會理會合,入援京師。
十二月七日,侍中、都官尚書羊侃去世,城中更加恐懼。侯景大造攻城裝備,陳列在宮門前,大車高數丈,一車二十輪。十二月十一日,侯景再次發動攻城,以蝦蟆車運土填平護城塹溝。
湘東王蕭繹派世子蕭方等將步騎兵一萬人入援建康,十二月十四日,從公安出發。蕭繹又派竟陵太守王僧辯率舟師一萬人,從漢川出發,載糧東下。蕭方等有俊才,善騎射,每次作戰,親自冒著飛石箭雨,以死節自任。
十二月十六日,侯景以噴火車焚燒宮城東南樓。材官吳景有巧思,在城內挖土修建新的城樓,火才滅,新樓就已建立,賊軍都覺得他簡直是神。侯景在城樓燃燒時,秘密派人于其下挖地道。城樓將要崩塌,城內才察覺。吳景在城內又另外修筑環形長墻,狀如殘月,并大量投擲火把,焚燒侯景攻城裝備,賊軍于是退走。
太子派洗馬元孟恭率一千人從大司馬門出城掃蕩,元孟恭與左右逃奔投降侯景。
十二月二十三日,侯景的土山漸漸逼近城樓,右衛將軍柳津下令挖掘地道,以取其底部泥土,外山崩塌,將山上賊軍幾乎全部壓死。又在城內作飛橋,懸罩在兩座土山上。侯景部眾看見飛橋橫空而出,一哄而走;城內擲出雉尾火炬,焚燒其東山,樓柵全部燒光,賊軍死亡,積尸于城下,于是放棄土山,不再修復,又自己焚毀攻城裝備。
材官將軍宋嶷投降于侯景,教他引玄武湖水以灌宮城,宮門前洪水橫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