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因為斷舍離而打算重新開始日更挑戰。斷舍離將與寶寶日常、工作自(tu)省(cao)成為日更的又一個常用主題。
好像每年的10月份之后,購物欲望都會比較強烈。雙11、雙12、年底了…這些都刺激著一顆想要買買買的心。
偏偏今年情況特殊:1.二胎孕中,好多東西想買不能買,比如我最近極度想買香薰、精油之類的東西;2.今年供房壓力大、還有外債,資金短缺,想買也買不起。
想買而不得的境況反而催生出一股斷舍離的勇氣。今天把次臥書桌的兩個抽屜清空了,回頭買兩個大整理箱把書柜下方柜子的東西也搬空,書桌徹底舍掉,把小房間的宜家五斗柜抽屜放進來,增加次臥的收納功能,為二寶需要的東西做好空間準備。
斷舍離的功力,總是在不斷的嘗試中得到進步。目前而言,主臥床頭柜、四斗柜抽屜(兼梳妝臺)這兩個地方,基本上整理的比較得心應手了。而且整理、收納、舍棄的過程中,也能不斷了解自己的生活習慣、生活方式(相信我,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的生活喜好是什么)。
我以前不覺得自己是個愛整理會整理的人(雖然現在也不是),但現在我能更清楚的知道,家里的這一塊地方適合做什么,家里的這一樣家具如何使用會更加合理。就舉兩個現在最有心得的小例子:
1.主臥的床頭柜。我以前對床頭柜沒有概念的,有或者沒有,對自己的生活很有影響嗎?之前我們主臥的床在臥室中間,床的兩邊分別是組合衣柜、飄窗。一開始都沒有床頭柜,需要放東西就拿個小方凳在床頭。現在我們首先把床頭完全調轉方向,以使床頭及里邊完全靠墻,節約了空間,兜寶跟我們一起睡也更安全,但是這樣導致另一邊床頭正對臥室門。這時我放了一個兩層抽屜的床頭柜在床頭,同時塞進一個落地床頭燈,多少有些遮擋的感覺。
我看到很多極簡風格、北歐風格的家,床頭柜比較重設計感、輕盈感,不需要很多收納功能。但是這不符合我們家的實際。我們家本身收納功能的家具就很少(當時年少無知),而且兜和我在睡前總會一起在床上讀書、玩耍,會產生一些玩具,還有就是兜洗完澡之后也是直接送到我們床上穿衣服、吹頭發,所以她的一些日用品也需要隨手使用。基于上述理由,單邊床頭柜承擔了很重要的收納、置物功能。下層抽屜放置了我一些儲備用、旅行用的護膚品。上層抽屜更是增加了儲備格,完成更細致的收納。
其中也包括一些我自用但不常用的面膜、腰貼等護膚品及生活用品,也包括兜寶的嬰兒油、屁屁霜、木瓜膏等,還有一些指甲剪、藥膏、防蚊水等。都是我和兜在睡覺前可以隨手拿到的東西。
在床頭柜上我最近還添加了一個小熊泰迪的小書格,渣圖如下:
這個小東西我買了有十年以上了。當時入手是因為顏值…而且那時也熱衷于十字繡。覺得書擋處可以放手賬本、十字繡未完成的作品,旁邊小抽屜收納十字繡工具等。后來它基本放在次臥的小書桌上。然而隨著次臥書桌的利用率日漸低下(看書、寫作的絕對時間驟減,十字繡更是早已荒廢,次臥現在主要功能與之不符也是重要原因,次臥現在是兜兜奶奶居住、以及放置她與兜兜的衣物為主,另外光線、氛圍也不合適),最近我突發奇想把它挪到床頭柜上,這才發現利用率激增!兜兜的睡前讀物正好收納,包括iPad也可以放入,小格子一格放兜兜隨手拿進來玩的玩具(多了就直接放回原位了),一格放電動牙刷、潔面儀的充電插座、線等,一格放小本子。完全利用到了。
書格上添加了一個置物小盤,放我的茶杯、睡著時解開的發圈等小物。抽紙很需要。旁邊的加濕器最近利用率頻繁。書格旁邊放置一個小筆筒,窄的一格專門用來放空調遙控器,大的一個放置安全剪刀、筆。全都是隨手可取的東西。床頭柜的面上除了這些就是一個排插了。其他多余東西見著了就收拾一下,都不費勁。
2.四斗柜。
放置在床尾處。下面三格基本放我的衣物,最上兩格,左邊收納了一些不常用的化妝品、右邊是把次臥書桌抽屜清空后勻過來的一些手繪練習本、畫筆等。這樣的布置也是把原來放在這兩格的衣物輕減后騰挪出來的位置。四斗柜的臺面放了我的常用護膚品收納盒、立面鏡、以及一個翻蓋化妝收納盒。這一塊其實還可以再做減法。旁邊是我和兜做的手工拼插大樹,很漂亮,我喜歡它放在這里。
我的護膚流程非常簡便。曾經也想做個精致的豬豬女孩,但嘗試了多次,那不是我。我還是喜歡簡單的護膚即可。因此我不喜歡坐著的梳妝臺以及弄一大堆化妝品在臺面。現在這樣挺好。這個四斗柜的高度正好適合我站著完成簡單護膚即可。并且與我起床穿衣的動線也是吻合的。
以上兩個例子,不僅僅在說收納、輕減物品,而是從中發現自己需要什么、適合什么,哪些必須,哪些方便。這才是斷舍離給我的最大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