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今天下午媽媽問我用不用烙點餅,我說蒸一點饃就行了 。媽媽又說今天是小年,咱們那講究要烙一些“上天饦”,給灶火爺吃 。
我說信那干啥,那不過是找借口,變著花樣吃,變著花樣折騰女人 。媽媽有點無奈地說:“信不信不要緊 ,還是烙點吧 。”
過了一會兒,媽媽又說面發多了,那就蒸點糖包子,那也可以灶火爺吃吃 ,粘住他的牙 ,他上天言好事,不要亂說話。
聽到這里我都感到好笑 ,既然糖包粘住了牙,說不了壞話,那好話恐怕也說不了 。
我突然想到 ,這灶火爺比較奇怪 ,他只要吃了誰的祭品就說誰好話 ,如果哪家沒讓他吃 ,他就說人家壞話 。這神竟然貪占人間祭品,貪占人氣 。也許他想檢檢驗三人客戶按時祭拜他,可否把他放在心上 。人間的秩序竟然是由神個人的好惡來維持了 ,可見在神的世界里也沒有公正可言 。
這種心理其實還是中國人講究禮尚往來,投桃報李,傳統心理的體現。在我們國家 ,別人給了自己禮品 ,你收了下來就要給他人辦事 ,否則那就是做人不地道 ,不守規矩,那是遭人唾棄的 。正所謂無功不受祿 !如果給人辦了事 ,那收東西也在情理之中 。
看來我們祭祀神的文化 ,不過是變相的賄賂文化了。難怪我們有“拿人的手軟,吃人的嘴短 ”的俗話。人神都是如此 !這正是我們文化中講究實用的表現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傳統文化不過是實用文化罷了 。
二
蒸糖包時,媽媽又在慨嘆說:“今晚灶火爺上天要報戶口,我與航航和格格還沒有回塬上 ,灶火爺可不敢忘了報我們仨的戶口 。 ”
聽到這里,我突然想到 ,小時候我們當地人特別注重臘月二十三晚全家人 都要在家。據說那晚灶火爺數人頭,按人頭上報戶口;如果不在家人就不給報戶口,來年那人就沒有糧食吃 。所以那時村人都要趕臘月二十三回到家 。灶火爺這個神 ,似乎很聰明 ,認識每一家的人 ,因而他數人數時是心中有數的。這個聰明卻不公正的灶火爺不正像極了俗世中的大部分普通中國人嗎 ?
現在想來,這種習俗不過是勸人看重家,不要離家太久。這應是古代中國安土重遷思想的表現 。傳統文化借助灶火爺這個神 ,把人的身體或精神固定在家鄉的土地上 ,從而維持鄉土社會秩序地穩定。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傳統文化有時阻礙現代化進程 。春節習俗究竟哪些該弘揚呢,哪些又需要 摒棄呢?我不禁又一次陷入沉思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