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木針線盒總擺在床頭,盒蓋上貼著褪色的“勤儉持家”字樣。盒里躺著五顏六色的線團,還有幾根磨得發(fā)亮的銀針,像守護著歲月的小精靈。
去年冬天,我不小心把校服袖子刮破了個大口子,正準備扔進垃圾桶,奶奶攔住我說:“這么好的衣服,補補還能穿。”她戴上老花鏡,從針線盒里挑出黑色的線,穿針引線的動作比我寫字還流暢。銀針在布料間穿梭,不一會兒,袖口就多了朵精致的小花,原本的破洞變成了漂亮的裝飾。
奶奶一邊縫補,一邊念叨:“以前物資少,衣服破了補了又補。現(xiàn)在日子好了,可不能忘了老一輩的節(jié)儉。”我忽然想起新聞里說我國每年浪費的糧食能裝滿好多倉庫,臉一下子紅了。
從那以后,我的鉛筆用到握不住才舍得換,草稿紙正反面都寫滿字。我還和同學發(fā)起“舊物改造”活動,把舊襪子變成筆袋,飲料瓶做成花盆。奶奶的針線盒教會我,珍惜身邊的每一樣東西,就是愛家愛國最好的行動。每當我看見自己補過的校服,就覺得心里也有根溫暖的線,把小家和大家緊緊連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