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雄鷹詩社2021第44期精美小詩接龍
【七絕】
01
舊針線筒
文/紀少華
艱苦清貧筒內藏,土窯燈暗補軍裝。
系情針線縫天下,睹物惜今家國昌。
注: 一位八路軍女戰士,珍藏著一個舊針線筒,是當年陜甘寧邊區政府頒,發給她的獎品。
02
老家針線筒
文/于明華
一盞孤燈伴老娘,眼花手顫細縫裝。
做成不覺黎明至,為送吾兒上戰場。
03
舊針線筒
文/王巧英
細針棉線筒中裝,深夜昏燈做活忙。
補補縫縫天已曉,愛心一片到前方。
04
舊針筒(新韻)
文/侯潔
斑痕一筒鑒光陰,走線穿針子夜辛。
情系官兵連日月,補丁密密秀青春。
05
睹舊針筒思親(新韻)
文/侯潔
寒宵燈下系情深,繭手穿針走線勻。
淚眼婆娑慈母憶,棉衣雖舊愛猶新。
06
亡妻的舊針線筒
文/石先福
燈火更闌走線忙,縫衣補襪意情長。
可憐玉骨成泉土,睹物思人淚兩行。
07
看到針線盒憶母親
文/楊杰民
一盞昏燈伴母親,寒冬手握小鋼針。
縫縫補補衣和褲,每日完工夜已深。
08
見舊針線盒思親
文/張秋波
當年賢惠俺親娘,縫補衣衫燈下忙。
不怕凄凄寒冷夜,心中大愛寄情長。
09
吟舊針線包
文/周保有
針頭線腦里邊藏,不忘娘親補舊裳。
夜靜煤燈迎落雪,傾心至愛為兒郎。
10
撫針線筒思母
文/隨緣成韻
油燈之下縫寒裳,夜靜人累還在忙。
針小線長心眷眷,百身難報我高堂。
11
筒心母愛
文/付紀勇
裁竹筒心善厚胸,油燈夜補又寒冬。
針頭辛苦兒身暖,慈母添衣愛子濃。
12
舊針線盒感懷
文/師軍
一針一線久珍藏,睹物思親淚兩行。
慈母挑燈縫歲月,回頭笑對小兒郎。
13
舊針線盒感懷
文/楊杰民(內蒙古赤峰)
勤儉持家度苦辛,縫衣補襪用針頻。
操勞一世撫兒女,時刻不能忘母親。
14
憶母親的針線包
文/王維權
(一)
平日縫鞋補舊裳,針頭線腦寄情長。
煤油燈下娘親影,每每思來淚兩行。
(二)
慈母時常夜里忙,縫來舊服似新裝。
油燈燃起微微火,照亮兒心向遠方。
15
舊針線筒
文/海洋
細小銀針握手中。綠荷幾朵韻無窮。
人生七彩何辭苦,美夢成真好運逢。
16
母親的針線包
文/閆潤前
一方藍布皺巴巴,縫補衣裳就靠它。
線腦針頭紅綠扣,跟隨老母儉持家。
17
憶母親和她的針線筒
文/趙必勝
銀針棉線竹筒裝,燈下娘親做活忙。
老眼熬紅花鏡戴,做鞋納底補衣裳。
18
針線盒隨想(新韻)
文/王樓
千針萬線蘊真情,母愛絲絲化煦風。
補舊縫新達五鼓,一腔熱血哺雛鷹。
19
舊針線筒
文/王鳳兒
小小竹筒針線藏,縫縫補補是親娘。
夜深人靜燈前制,巧手一雙文繡忙。
20
針線包
文/今夜無眠 黑河
針頭線腦久珍藏,幾縷情思到故鄉。
猶見娘親燈下坐,為兒縫補舊衣裳。
21
睹針線筒思娘
文/張學英
縫衣釘扣復年年,引線穿針憶母賢。
日暮窗前織彩鳳,星稀燈下繡金蓮。
22
針線籃
文/王賢明
竹籃裝滿線和針,補補縫縫手弄琴。
一盞昏燈長瘦影,熬紅花鏡夜更深。
23
看針線盒憶母親
文/陳剛(湖南常德)
夢里依稀老母相,煤油燈下補衣裳。
穿針引線忙縫衽,一片真情日月長。
24
舊針線竹籮
文/王富良
舊時度日太艱辛,線腦針頭也濟貧。
回想慈顏燈影下,縫縫補補注情真。
25
憶母親的針葫蘆
文/李敏
巧工細筒只裝針,慈母隨時攜在身。
深夜油燈昏影暗,穿針引線補光陰。
26
舊針線包感懷
文/杜文才
睹物凝思歲夢縈,針頭線腦蘊含情。
寒燈伴母三更夜,愛子棉衣細密縫。
27
舊針線盒
文/雙明
慈母縫衣坐五更,兒穿新襖過寒冬。
千針萬線繚白發,七彩針盒觸淚情。
28
針線包(新韻)
文/漂泊之心
睹物思親淚涕零,憶娘熬夜到三更。
縫衣補襪為兒女,一線一針總是情。
【五絕】
01
舊針盒
文/梁兆智
兒女幾衣裳,縫合月下忙。
猶知年少事,誰不念高堂。
02
睹舊針筒思親
文/侯潔
如返舊時光,慈親走線忙。
深宵三九日,縫補愛千行。
03
憶舊針線包
文/周保有
雪夜伴燈殘,娘親補破衫。
針頭穿線腦,承載舊時艱。
04
舊針線筒(新韻)
文/魏澤宇
邊區針線簡,抗日救國功。
驅蔣支前績,流芳勵正風。
05
針線包
文/閆潤前
碎布線針裝,縫新補舊裳。
雖然身勢小,但愿獻衷腸。
06
50年前母親做的棉鞋(新韻)
文/唐俊杰
愛注千層底,情穿萬線針。
舉足思母意,兩眼淚濕襟。
07
憶舊針線盒
文/雙明
(一)
寒冬臘月天,夜夜剪燈前。
天冷娘難寐,為兒做衣穿。
(二)
大雪凍寒山,娘憂子少棉。
撐燈添鋪蓋,兒暖母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