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草坪的空間關系和植物配置:花港觀魚的大草坪區主要的植物是采用了雪松作為主要的主景樹,為常綠喬木,因為雪松外形為尖塔形,能夠引導人們的視線由下往上,同時,其葉子顏色為淡綠色和深綠色,無患子 桂花等小喬木形成了背景,下層則直接采用的是地被,形成高低兩層植物配置的層次,能夠拉長人們的視線。同時,用大型的草坪和起伏地形結合,給人們打造了一個相對開放和半開放的空間。在大草坪區,有多處采用高大喬木與地被結合的配置形式,形成多種的植物景觀,在整個草坪上能夠起到一定的障景和引導作用,同時,其邊緣線圍合成曲線,與彎曲的園路相結合,做到收放自如,有收有放。
2.植物配置實例:
建筑:(1)草坪上的小亭子為了讓游客停留下來觀景,在地被的選擇上則采用了多種色彩的花卉來吸引人們眼球,建筑前面則是寬闊的草坪,引導人們的視線,使其停留在建筑上,亭子則是選用樂昌含笑 香樟作為背景,形成了一片有弧線的天際線,亭子前面的植物選用南天竹? 雞爪槭 作為顏色上的點綴,增添其中的韻味。建筑與人們的視距比例為1:6,能夠讓人們有個很好的觀賞體驗。
(2)牡丹亭作為全園的最高處,在設計上抬高地形,同時運用植物本身的造景作用,采用圓柏 龍柏 黑松 羽毛槭等植物作為主要的主景樹,外形為球形和傘型相結合,弱化了亭子的建筑線。能夠對園路和建筑進行一定的遮擋作用,用障景的手法,使牡丹亭若隱若現,在灌木上選擇迎春花 南天竹 枸骨 杜鵑等觀花觀果植物,使植物在色彩和質感上更加豐富。
水邊:魏廬的山石特征比較明顯,以水景為中心,結合周圍的建筑與植物的倒影,形成了獨特的景色,同時,遠處的流水聲能夠一定的程度上引導人們的視線,也能夠凈化噪音。太湖石駁岸處理,于迎春花 南天竹等植物結合在一起,能夠與周圍的建筑進行更好的銜接。三面建筑圍合在一起,為避免其單調性,建筑的屋頂沿線則設計為高低起伏的線形。在植物選擇上,同樣選用雞爪槭等植物對遠處的建筑進行遮擋,在視線匯集最遠處設計較小型的建筑-亭子,能夠使人們視線匯集,也避免了其建筑外觀的單調性。
紅魚池處駁岸處采用了南天竹 紫葉李 沿階草等觀葉植物,較遠處則采用了香樟 柳樹作為障景作用,遮擋住人們的視線,紅魚池一側為高大的喬木群,一側為低矮的灌木球和落葉喬木,能夠引導人們的視線匯集到中間的觀魚池里,遠處的山作為背景,形成了高低起伏的天際線。
道路交叉口:在道路一側則是采用廣玉蘭作為主景樹,中高層的喬木為四季桂,灌木選用杜鵑 南天竹與山石相結合,同時,利用沿階草的飄逸線條,增加了其整體的靈動魅力。在交叉路口的植物配置上,選用的是具有一定觀賞價值的植物,選用觀花或者觀果植物,在植物的外形和色彩 質感上能夠滿足人們的審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