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當我們大多看數字,都喜歡看總數,總數越大,成就感越強,比如中國的GDP;
但如果攤到人均頭上,則還是可憐兮兮的, 所以經常出現“被”情況。
所謂“僧多粥少”,也叫“狼多肉少”。
同理,上市公司規模不一樣,投入不一樣,如果我們總盯著利潤總額來看,則極容易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忽略了規模效應。
解決這個問題,則應該使用指標:EPS (Earnings per share) 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EPS,這個指標突出的是分攤到每一份股票上的盈利的大小,是分析每股價值的基礎性指標。
一、概念
“獲利能力”的最后一個指標,即“每股收益(EPS)”,EPS的全稱是“Earnings per share”。
我們除了關注一家公司經過努力經營,扣除所有成本、費用和企業所得稅后賺得的凈利潤的總金額之外,也要關注如果將它換成股份,每一股能幫股東賺多少錢?
每股收益(EPS)這個指標突出的就是分攤到每一份股票上的盈利大小,是分析每股價值的一個基礎性指標。
因為“總股數=實收資本/每股面值”,而滬深兩市股票的票面價值為:1元/股,所以總股數=實收資本/1。
延伸補充:為什么滬深兩市股票的票面價值大多為:1元/股。
對于我國的股份公司而言,實收資本也叫“股本”,就是營業執照上的注冊資金,等于股份總數乘以股票面值。
我國上市公司,目前只有紫金礦業的股票面值是0.1元,洛陽鉬業的股票價值是0.2元,(至于為什么,我覺得不用去猜,因為猜來猜去你也不明白)。其他公司都是1元面值,即上面說的1元/股。
下面是“紫金礦業、洛陽鉬業和貴州茅臺”的每股面值截圖:
因為總股數 = 股本 = 注冊資本,所以EPS,就是相對于公司的注冊資本來說,賺了多少凈利潤。
例如公司注冊資本1億,如果EPS是 5,那就是相當于對于注冊資本來說,賺了5個公司。
看看“貴州茅臺”的5年EPS如下,五年都能保持在13元/股左右,曲線平穩。
同為白酒行業的“山西汾酒”,對比之下,EPS指標就沒那么好看了,曲線也不穩定。
這個指標上誰的獲利能力強,是不是很好判斷了呢
二、公式和計算
每股收益=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 / 總股數
延伸補充:分子用在計算EPS時為什么要用“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
首先我們需要明白的是利潤表中“少數股東損益”這個概念。
A公司有一家子公司a,并且母公司A占有子公司80%的股權,理論上應該把子公司凈利潤的80%計入母公司的合并報表中,其他20%是其他股東持有子公司a的權益。但是為了方便處理,直接把子公司a的全部凈利潤計入合并報表中,應該除掉的20%部分在利潤表中就計作為“少數股東損益”。
所以只有“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是公司股東真正擁有的,大部分公司少數股東損益都比較少,所以在計算EPS時無論用“凈利潤”還是“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結果都一樣。但是如果“少數股東損益”占比很大的話,我們就要嚴格用“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進行計算。
以“貴州茅臺”為例,計算其2016年的“EPS”:
分子:在“利潤表”中找到“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2016年為167.18億元。
分母:總股本。
前面我們說了:總股數=實收資本/每股面值,而滬深兩市股票的票面價值為:1元/股。所以,“實收資本/1”即為“總股數”。
“貴州茅臺”實收資本(見資產負債表),2016年為12.56億元,因此,分母:總股數=12.56/1=12.56(億股)。
帶入公式,計算貴州茅臺2016年的EPS=167.18/12.56=13.31(元/股)
三、判斷指標
“EPS”這個指標和“毛利率、利潤率”一樣,越高越好,但沒有具體的判斷指標,需要做如下對比:
個股趨勢對比——分析公司最近幾年的每股收益情況,如果逐步增高,說明公司的盈利狀況在穩步增長。
行業橫向對比——在整個行業中,將所有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進行對比,每股收益越多,說明公司的獲利能力越強,越有可能為股東帶來更多的分紅。
四、同行對比
下面是在市場中橫向對比的數據統計,一起來看下:
(1)A股龍頭“貴州茅臺”和同行的“每股收益(EPS)”的個股趨勢和行業數據對比:
貴州茅臺的EPS的5年指標都比較穩定,在白酒同行中遙遙領先!
(2)放眼整個A股市場,2012~2016年平均每股收益Top10 公司為:
“貴州茅臺”EPS五年平均13.3元/股,穩居第一,比第二名“吉比特”高出8.72元/股,這獲利能力,也是沒誰了!
(3)在來看看哪些行業的每股收益最高呢?下面是2012~2016年平均每股收益Top10 行業統計:
從上面三張統計表可以看到,無論是從公司還是從行業排名,“貴州茅臺”的EPS指標都非常漂亮!
五、延伸思考:
使用EPS判斷公司盈利能力的時候,特別注意一種情況:EPS突然出現大幅度下降,這得去查當年公司的公告,看公司有沒有配送紅股的相關情況。送紅股,導致總股本增加,一樣會使EPS降低。
一般情況下,越賺錢的公司,股東越肯投入,那么在一些年份,這個實收資本在逐步遞增,是否意味著股東對公司的將來較有信心,并且敢持續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