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俊毛的農歷生日,可惜我只記得他的陽歷生日,一月一日,新年的第一天。直到早上看到他的家族群敲鑼打鼓炸鞭炮才知道,真的是很熱鬧。
說到這里,突然想到了生活的儀式感。節日,生日都在給平淡生活裝點格外不同的光環。在儀式舉行的過程中,人們回望過去,展望未來,對于這漫漫的人生,長長的未知的時光在心中勾勒美好的藍圖。
小時候不理解,為什么生日那天一定要說生日快樂,生日+快樂成為了標準配置。其實除了生日以外,還有眾多的節日,比如,兒童節快樂,教師節快樂,中秋節快樂,新婚快樂等等。為什么所有的節日都與快樂成為了如此常見詞窮的搭配。長大以后,慢慢的了解到,快樂二字朗朗上口,快樂二字濃縮了人生最簡單的幸福。古今中外,快樂難得,快樂的時光稍縱即逝,就連禪意的佛學也說,眾生皆苦,普度眾生。看起來,不快樂才是常態,快樂是偶發性的,稀有的能量。
但是,不快樂也不一定意味著痛苦,只是任何事物都有它發展的峰值和低谷。有快樂也必然有其反向的事物存在。物極必反,否極泰來。舉個例子,做生意的人,生意發展到了頂峰,也許正是生意興隆,賺的盆滿缽滿之際。但與此同時,生意的風險也日益增大,在全家慷慨激昂的時候,不可抗拒的將迎接銷售額回落的階段或者說是可能性。換言之,此時的失去會比他不曾擁有時的失去更能給人帶來無法接受的情緒。因為在峰值高升的階段,大多數人都把起點不知不覺的提高了,把這個峰值誤認為是常態將會不可逆的提高失去時的情感刺激。
快樂與痛苦都是我們的情緒反射,這種反射根植于人的基因,那種趨利避害的基因造就了我們,讓我們選擇來到這個世界。如果說這種反射完全取決于人的基因本性的話,快樂其實并不是稀有的,它是可以訓練的,可以通過技巧去操作的。而我們需要用術去獲得的事情,本身就是人們所在意的事,這一類決策來源于靈魂的希望與期待,曾經快樂的印象引導著人去再次重復這種過程。關鍵在于,值不值得用“術”去創造基因反射為快樂的信號?
也許可以這樣理解:
快樂,是本體各方面擁有的事物的膨脹。就像細胞一個變兩個,兩個變四個不斷壯大的過程。因為本體的壯大,自主性也隨之而來。自由,無拘無束,可以根據喜好選擇,不用與異己融合,吞噬就好。快樂的源泉是本體獲得了壯大,向壯大發展的能量。物極必衰,有快樂必然有痛苦。
那么,回過頭去,再問一遍,不快樂就是痛苦嗎?不是的,不快樂其實是一種中性的狀態,這樣的狀態是一種祥和的狀態,是一種既不快樂也不痛苦的狀態,本體在這樣的狀態下不增不減,或者不因增減感受到壓力,挫折感。沒有心里面的陰晴圓缺,能夠長久忍耐平淡同時還可以保持心靈祥和比遇見開心的事快樂起來,看起來更不容易。
思考了這個問題之后,心里明媚了許多,仿佛把許多難以解釋的,接受的問題做了一個小小的釋放。能被波瀾牽制,還是修行不夠,因為世界,周圍的生態圈并不以弱小個體的意志為轉移。
所有祝福中的快樂,一方面是希望人本身有更強的化解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希望,這個周圍的環境能向著有利的方向發展。
林林總總,希望心境有快樂的能力,有祥和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