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書籍《心理學與生活》,讀書感悟:第五章心理、意識和其他狀態。
第一單元意識的內容。
當我們講到意識的內容時,指的就是你覺知到的信息部分。
一、覺知和意識。對意識狀態的理解和描述。
清醒的意識包括知覺、思維、情感、意象和欲望,即你正集中注意力的所有心理活動。
1.非意識過程。一些軀體活動在非意識的范圍內,很少進入意識。
2.前意識記憶:只有在你注意到之后才能到達意識的記憶。
3.未被注意的信息。人們需要意識注意來識別環境中的景象和聲音。
4.無意識。當你無法用你的意識來解釋你的某些行為時,你才會認識到無意識信息的存在。創傷性記憶和禁忌的欲望,如此具有威脅性,以至于某些特殊的心理過程。將他們一直排除在意識之外。
無意識水平之下的操作過程,經常影響你的行為。
二、研究意識的內容。
要求實驗室參與者在進行各種復雜任務時大聲說出解決過程。稱為出聲思維報告,用于說明參與者完成任務時的心理策略和知識表征,
經驗抽樣法使得研究者能夠對人們如何思考他們生活以及思考的內容提供細致入微的報告。
第二單元意識的功能。
一、意識的作用。
1.幫助生存,首先意識限制你覺察和注意的范圍,從而減少刺激的輸入。
意識的第二個功能是選擇性儲存。意識允許你選擇性儲存你想要分析、解釋并對將來起作用的刺激。
意識的第三個功能是讓你停下來,基于過去的知識思考可替代的方案和想象各種可能的結果。
2.對現實的個人和文化建構。
現實的個人建構是你基于你的一般知識、過去經驗的記憶、當前的需要、價值、信念和未來的目標。從而對當前情境做出獨特解釋。
現實的文化建構是由一組特定人群的多數成員所共有的思考世界的方式,
二、研究意識的功能。
人們的行為既經常受到意識過程的影響,也常常受到無意識過程的影響。
第三單元。睡眠與夢。
你生命的1/3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睡眠的時間你的肌肉處于“良性麻痹”狀態,你的大腦充滿了各種活動,
一、生理節律:你的喚醒水平、新陳代謝、心率,體溫和激素活動的張落依照的是你內部的時鐘節奏。
沒有外部的時間線索矯正的話,人們的內部“定時器”設定的周期是24.18小時。
任何引起你的生物鐘和環境時鐘失調的變化都會影響你的感覺和行動。
旅行的方向和跨時區的數目是最重要的變量,向東飛行比向西飛行會造成更大的時差,這是因為與縮短相比,你的生物鐘更易于延長,而向東旅行需要縮短生物鐘。
如果你曾遭受過時差的痛苦,你可能得到過服用褪黑激素的建議。
生理節律還受到暴露于光的強烈影響。
二、睡眠周期
睡眠是行為靜止期。
睡眠期間以周期性間隔出現快速眼動睡眠,睡眠者不表現出快速眼動的時段,稱為非快速眼動睡眠。
在前四個睡眠階段,即非快速眼動睡眠完成一個周期,需要90分鐘,每個人的睡眠時間不完全相同。
三、為什么需要睡眠
人和其他動物的依次經歷各個睡眠階段,表明睡眠具有進化的基礎和生物學的需要。
非快速眼動睡眠的兩個最普遍功能是保存和恢復。
非快速眼動睡眠為大腦阻止損傷修復腦細胞提供了機會。
快速眼動睡眠對于學習和記憶發揮重要作用。
睡眠剝奪對認知表現會產生廣泛的負面效應,包括注意和工作記憶方面的困難。
四、睡眠障礙。
1.失眠癥:長期不能得到充足睡眠的人,具有一些特征,如果不能快速入睡、經常醒來或早醒。失眠是由多種心理學、環境和生物學因素導致的復雜障礙。
2.發作性睡眠癥。是一種以白天周期性睡眠為特征的睡眠障礙。
3.睡眠窒息是一種上呼吸道睡眠障礙,患者在睡眠時突然停止呼吸。
4.夢游癥,患有夢游癥的人會在保持睡眠狀態的同時離開床而四處走動,
5.夢魘和夜驚。當一個夢讓你感到無助或失去控制而受到驚嚇時,你正在經歷著夢魘,
夜驚是指睡眠中突然醒來并進入極度喚醒狀態,常常以驚恐的尖叫為標志。
五、夢:心理的劇場。
1.費洛伊德對于夢的分析,費洛伊德提出所有的夢都是對欲望的滿足:在他看來,人們的夢允許他們表達強烈的無意識欲望,這些欲望以偽裝的象征性形式出現。
愿望河抵抗愿望的審查。審查將夢的隱藏內容,即潛性夢境轉化成顯性夢境,沸洛伊德稱這種歪曲過程為夢的工作。顯性夢境是可接受的版本,潛性夢境代表社會和個人不能接受,但是真實而未經剪輯”的版本!
2.釋夢的非西方途徑,費洛伊德的理論對于夢的解釋回顧過去,而朝向兒童期的經歷和壓抑的愿望。
3.夢的內容的當代理論,西方和非西方對夢進行解釋的基礎都是夢所提供的信息對個人和社會有著真實的價值。關于夢的內容和研究也支持了夢境內容與夢者清醒時所關心的事情之間有著極大連續性的觀點。
第四單元意識的其他狀態。
一、清醒夢境。研究者已證明有意識的覺知自己在正在做夢是一種習得的技能,可以常規的練習獲得。使得做夢者能夠控制他們夢的方向。
在清醒夢境中表現出生理活動的個體在做夢期間心跳加速。
已有多種方法被用來誘導清醒夢境。
獲得對夢這一“不可控”事件的控制是有益身心的,因為他增強了個體的自信并使其產生積極體驗,
二、催眠,人們在催眠中出現深度放松的睡眠狀態。它是一種不同的覺知狀態,其特征是一些人對暗示有特殊的反應能力,并在知覺,記憶,動機和自我控制感方面發生變化。
1.催眠誘導和可催眠性。催眠開始于一種催眠誘導,它是一種準備活動,盡可能減少外界干擾并鼓勵參與者只專注于暗示的刺激,而且相信自己正進入一種特殊的意識狀態。
可催眠性表示個體對于標準化的暗示做出反應并體驗催眠反應的程度。
可催眠性是相對于穩定的特質,與成人相比,兒童更容易受暗示,催眠反應高峰是在青少年初期,隨后下降。與可催眠性正相關最高的是一種人格特征是專注,這種特質是指“個體傾向與安全投入想象或者感覺經驗”。
有些證據表明可催眠性具由遺傳決定因素。
2.催眠的效果。催眠狀態下,個體利益有關運動能力(如他們的手臂變得不可彎曲)和知覺經驗(如他們產生有只蚊子的幻覺)的暗示做出反應。
催眠減少疼痛的可能性。催眠性痛覺缺失。
催眠的力量不在于催眠師的某種特殊能力或技能,而在于被催眠個體的相對可催眠性。
三、冥想是一種改變意識的形式,他通常獲得深度寧靜狀態而增強自我認識和幸福感。
研究往往關于冥想如何幫助必須生活在壓力環境中的人們緩解焦慮。
由于焦慮感對于心臟病的病情發展有影響,所以這個結果為心理有助于治愈身體提供了證據。
研究者認為冥想有助于減緩這種神經元的自然損失。
第五單元改變心理的藥物。
一、依賴和成癮。
精神促動藥物是一種化學物質。他通過暫時改變對現實的意識覺知來影響個體的心理過程和行為。
耐受性:若再要獲得的同樣的效果則需要更大的劑量。
生理依賴即身體逐漸適應于依賴某種物質的過程,部分的是因為頻繁出現導致神經體質耗竭。
成癮是耐受性和依賴的形成。
心理依賴:渴望使用藥物而讓人欣快以致出現渴求。不管是成癮與否,這種情況都被稱為心理依賴,
二、各種精神促動藥物。
1.迷幻劑
最具戲劇性的意識變化是迷幻劑或致幻劑引起的,他們即改變對外部環境的知覺,也改變內在知覺。
幻覺是一種不需要客觀刺激就可以出現的生動知覺。
大麻是一種具有精神促動效果的植物。
2.鴉片,如海洛因和嗎啡。可以抑制身體對刺激的感覺和反應。
海洛因靜脈注射的最初效果是快樂體驗和沖擊,欣快感替代了身體健康需要的所有擔憂和覺知,
3.鎮靜劑。包括巴比妥酸鹽、苯二氮卓和酒精。這些物質通過抑制或減少中樞神經系統神經沖動的傳導,來壓抑個體心理和生理活動。
酒精顯然是一種最先由早期人類廣泛使用的精神沖動物質。
當喝酒的頻率和數量干擾了工作表現、損害了社會和家庭關系,以及引起嚴重的健康問題時就可以診斷為酒精中毒。
人們在喝酒后會做出清醒時永遠不會做出的事情。就駕駛而言,缺乏沖動控制會帶來致命的后果。
4.興奮劑喚起和引起心虧狀態,
人們開始體驗恐懼的幻覺,形成他人要加害自己的信念稱為偏執妄想。
搖頭丸是一種興奮劑,但是也會產生時間和知覺扭曲的幻覺。
使用者尋求興奮劑的三種主要效果:增加自信、精力旺盛且高度警惕,趨向欣快的心境變化。
咖啡因和尼古丁也是興奮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