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故事,在講述的時候,沒有驚心動魄,沒有生離死別,沒有感天動地,也沒有纏綿悱惻。而當我們去聆聽的時候就會發現,甚至沒有什么深刻的記憶,也沒有什么動人的演繹。似乎,這就是一個永遠沒有拉開的劇幕,而我們就在這簾劇幕面前聽了許久的旁白。
當秋風吹起落葉,秋雨打濕行人的衣衫,本應蕭瑟的秋意卻陷在一片明麗之中,于是舊時光又回來,一個世紀或更早……故事里,“我”走在去往下田的旅程中,試圖將一心的郁悶留在路上,而熏子的出現無疑是秋天里的一場春風,掃去了“我”長久的苦郁。于是,一場少年少女間的懵懂就這么展現在我們眼前。像春風一樣和煦,像秋陽一樣干爽,純凈的就如在和風里騎著單車,四周彌漫著青草的香味。
一個是社會上有地位的讀書人,一個是流落江湖地位卑下的藝人。而這又如何呢?少年少女間從來不會留意他人的眼光,因為他們的目光是吝嗇的,吝嗇到只給自己眼中的愛人。在這個時候,負面的情緒全都消散,陽光就這么照下來,竟是那么的澄澈。
唯美,抹殺了一切功利,就算是身份的差距也不能成為愛情的阻礙。也許在成人的眼中,這是一種不現實也不可能的情感,然而,美卻是感人的。就像王子與貧兒的嘻戲,一切都是那么自然。為什么愛呢?因為愛。為藝術而藝術,為美而美,為愛而愛。這就是崇高吧,也是理想的,但卻不能成為現實。
所以,當輪船的汽笛聲驚碎了離人的夢,當喃喃的低訴化成了無語的凝噎,仿佛旁白的講述到此停止,故事余韻散盡,我們才發現,原來哭泣的不只是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