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江南錢塘海先生,言其同鄉慕容公,為錢塘縣令,鞫一奇案。
? ? ? ?初,有祖籍錦州商賈沈氏,膝下雙姝,長女嫁為錦州令尹婦,久纏綿病榻者,小女字線娘,幼時明眸慧心,善歌,工詞賦,少有艷名。沈氏遷居于此三年,寓錢塘郊新邸,鄰連先生第。
? ? ? ?錢塘寺東百余步,有翰林高學連先生。先生早逝,故親寡以大訟蕭條,移而他鄉居,宅遂空曠焉。
? ? ? ?九月秋生,一日,月明星稀,寂無行人。線娘病作,未勞童仆,扶立門庭稍憩,偶思獨出。女步至鄰府,見福門大開,自認荒院,未甚思索便覺入矣。正三更時,忽香風動景簾開,見一少年內室出,清雋美姿,豐采甚都,其自言乃連先生故公子,見女,含笑趨與為禮,簡致安問,女莞爾相顧。連公子悅之,慨然相邀入內府。公子大宅悉懸錦繡,壁裱古人絕畫。獨辟有水庭廣傾,田橋碧葉遮天蔽日,清白蓮花盈月生輝,滴露如玉隨波蕩漾,可媲天下瑰然妙景。女以其居連第,以為邸主,即亦不細問連公子官閥。后相交為友,日日與公子談詩,暗生傾慕,未逾矩。
? ? ? ? 又逢秋初,玉漏悄落,至夜盡處,公子更酌曰:“今夕盡吾生之娛,明日便不可來此相聚矣。” 女疑而相問,“君何出此背心之言?”公子嘆然:“非能禮往相聘娶,長久更難割舍,娘子所信非人,恐難如卿所愿。”線娘再探緣由,公子避答,閉門不出。
? ? ? ?線娘歸府,不日病入膏肓。沈公憐小女,訟于公堂上,挾連府迎娶。然,縣府編戶未能查,此連公子何許人也?遂皆以為魅惑,公大怒,不吝家財招術士道人前來殺之解難。遇一嗜酒瘋道人,言其高學門下毛遂自薦,問及線娘,女神色渾噩,似不記前事。道人四尋妖祟蹤跡,夜入連府。
? ? ? ? 次日,道人奉一顆丹紅蓮子為藥,未敢取錙銖,忙謝辭沈公。
? ? ? ? 半月后一夜,線娘頑疾得愈,再入連宅。遣侍女,花塘枯坐,似呼公子名疾奔,沉塘而溺。
? ? ? ? 自此,連府為鬼宅,再無人入。連公子案,就此了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