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可能比努力更重要,這應該是很多人都聽得耳朵長繭的一句話,但確實如此。
選擇代表著方向,努力代表著前進的速度,如果選擇錯了方向,在錯誤的地方迅速前行,不是速度越快錯的越遠么?
南轅北轍說就是這個。
很多人其實都意識到選擇的重要性,但為什么依然做不好選擇呢?
很有可能是不會選擇。
很奇怪是吧,但確實如此。你想想為什么世界上剩男剩女那么多?
是他們真的沒有選擇嗎?
顯然不是,你會發現大部分的剩男剩女條件都很好。
但是他們最終剩下來了,他們看人的時候可能是這樣想的:
長相不能太丑
個子不能太矮
學歷不能太差
收入不能太低
……
雖然每個條件要求都不高,但是綜合起來,能夠符合條件的基本沒有多少。
并且這樣的篩選還是一個雙向的過程,所以最終還能夠碰到一起的,那真是少之又少。
他們添加了太多無關緊要的篩選條件,以至于最終竟然沒有了選項。
我自己在做量化的時候,也有類似的感覺。
有時候添加了比較多的選股條件,雖然每一個的范圍都很大,但是結果是股票池里面符合條件的一個也沒有。
那么我們怎樣才能做好選擇呢?
我覺得主要是以下兩點:
1.設定需要實現的目標
2.添加必要的篩選條件
必要的篩選條件,我們前面已經說過了,那設定實現目標又是為什么呢?
例如談戀愛和結婚兩個目標,兩者雖然看起來相似,但是細看還是存在一定的不同。
雖然結婚可能是談戀愛的最終目的,但這它卻不一定是唯一的目的。有些人談戀愛,可能只是要滿足心理需要,甚至只是滿足生理需要。
所以兩者之間的篩選條件是存在巨大的差異的。
對于談戀愛而言,篩選的條件可能是:
感覺
性格
相貌
才華
……
對于結婚而言,篩選的條件可能是:
價值觀
世界觀
家庭條件
能力
……
投資也是類似。
想要實現資金的快速爆發性增值,我們選擇投資標的的范圍可能是:
期貨
渦輪
分級B
……
想要實現資金的長期穩定性增值,我們選擇投資標的的范圍可能是:
貨幣基金
債券
分級A
……
所以在選擇之前,首先明確我們要達到什么目的,這是先決條件。
當然,在明確目標之后,我們需要添加必要的篩選條件,再一次強調,是必要的篩選條件。
那么我們怎么知道哪些是必要的,那哪些是不必要的呢?
如果通過直覺就能夠判斷,那么也不會有那么多人做不好選擇了。
想要通過直覺得到正確的答案,并非做不到,通過不斷地練習,最終也達到那樣的程度。
但在一開始,我們可以把各個條件逐項陳列出來,然后根據重要性和必要性進行評分、排序,經過多次重復之后,就可能得到相對正確的答案。
下面我把這些步驟羅列出來,供你參考:
1.設定需要實現的目標
2.羅列所有的篩選條件
3.從重要性的角度評分,分值分別是0和1,0代表不重要,1代表重要
4.從必要性的角度評分,分值是從1到5,分值越大越重要
5.先按照必要性然后按照重要性進行排序
6.根據目標對自己的重要程度,重復第2步到第6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