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學習的這個模塊,講的是時間和耐心的作用。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面臨的四種最基本的約束是:東西不夠、時間有限、互相依賴。還有需要協(xié)調(diào)。
之前學習的內(nèi)容基本上圍繞的就是東西不夠,人與人之間是怎么進行財富分配與交換的,怎么對財產(chǎn)進行所有權(quán)管理的。
但所有發(fā)生的一起,并沒有考慮時間的存在,講的都是一剎那完成的事情。但接下來,我們學習的就是把時間這個維度考慮進來。
但是在時間這個維度上,照樣存在著前面討論的東西不夠的核心問題。也就是稀缺,一剎那間東西不夠,加進時間這個維度,東西還是不夠。人們把今天的貨品叫現(xiàn)貨,明天的貨品叫期貨,現(xiàn)貨跟期貨之間怎么交換,達到更大的幸福。
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nèi)容。
1.費雪及其名著《利息理論》
美國經(jīng)濟學家歐文.費雪(1867-1947)的《利息理論》,把有關(guān)利息理論的各種概念,比方說回報率、時間、不耐等等這些概念都像珍珠一樣的,系統(tǒng)地、順理成章的串起來了。
我們前面提到的奧地利學派對經(jīng)濟學最大的貢獻就是提出了邊際的概念。其實利息,也是奧地利學派一幫學者研究出來的,但真正的高峰是1930年出版的這個《利息理論》,它把所有的問題都解釋清楚了。
費雪在《利息理論》的第一頁劈頭第一句話就是:收入是一連串的事件。他說收入是未來發(fā)生的一件一件的事情,連續(xù)加起來,就是你的收入。這是一種很新的角度,看所有資本是怎么提供服務(wù)的角度。
那我們怎么理解這句話呢?首先,世界上所有的產(chǎn)品、商品、資源,都可以簡單劃分為兩種:一種叫易耗品,一種叫耐用品。
2.何為易耗品
易耗品就是一次性就能把它消費完畢的東西。比如一個蘋果一個雞蛋一瓶飲料,就是易耗品。
3.何為耐用品
耐用品就是它提供的服務(wù),發(fā)揮的功能,必須是在一個時間段內(nèi)慢慢發(fā)揮出來的,它要有時間你才能享受的,這叫耐用品。
比方說一幅油畫,必須搭上時間你才能慢慢欣賞。蘋果是易耗品,但蘋果樹確實耐用品,蘋果樹今年結(jié)果子十個,雖然一下可以被消耗掉,但明年的果子你卻不能在今年消耗掉,這也是要搭上時間持續(xù)發(fā)揮功能的。
4.人力資本是一種耐用品
我們每個人的人力資本也是耐用品,他必須在時間的維度上才能發(fā)揮他的功能,散發(fā)他的服務(wù)。比如說老板招聘了一些員工,工作繁忙需要員工加班,但加班費需要付成本的工資,那老板寧可還是喜歡讓老員工加班,而不是選擇新員工的,雖然只是普通工資,那這到底是為什么呢?答案也顯而易見啊,你重新招聘新員工,雖然工資相較加班工資要低,但是其他的費用高啊,比如新員工來了要增加培訓費,要增加熟悉工作流程的費用,管理的費用,等等,所以老板寧可付成倍的工資給老員工。
那員工喜歡加班嗎?答案是員工其實也是喜歡加班的。我們每個人身上都聚集了大量的人力資本,這些資本就是耐用品。耐用品必須要在時間的流逝中才能兌現(xiàn),你不能把它一口氣賣掉,也不能一口氣兌現(xiàn)。
比如說你讀了個博士學位,你習得了某項技能,你是沒辦法把這個學位,這身技能一下給賣掉的,它們的價值只能是在時間一種里兌現(xiàn)。加班其實也是讓價值更快兌現(xiàn)的一種機會。
一種耐用品,只有在時間的維度上才能發(fā)揮它的價值,才能散發(fā)它所蘊含的服務(wù)。這是耐用品的含義,任何一種能夠帶來收入的資源、本領(lǐng)或者稟賦,都是一種耐用品。
5.兒童也是一種可消費的耐用品
經(jīng)濟學家加里.貝克(1930-2014)第一次在演講中說“兒童是一種可消費的耐用品”的時候,還引起全場的哄然大笑。
但經(jīng)濟學的視角就是很獨特。他們說,每個家庭生兒育女其實是理性的決定,生下這個小孩實際上就是一個消耗品,實際上就是一個長期投資。
有過小孩的人更有深切體會,你的小孩,在他們十歲以前那真是你的消費品,你能從中得到莫大的快樂。但是過了十歲情況就不同了,尤其是青春期的時候,估計你的精力都要被消耗殆盡了。
課后思考題:如果兒童是耐用品的話,那么為什么比較貧窮的社會,人們生小孩生的比較多?比較富裕的社會,人們生小孩反而生得少呢?
我的回答:這個問題對我們正在養(yǎng)育孩子的家長來說還挺好回答的,我們常常說小孩是生得容易,但養(yǎng)得難得,無論是從消耗的精力,還是財力方面都是如此。貧窮的社會和國家,把兒童當消費品的時間是很短暫的,基本上長到4,5歲就可以幫著大人干活了,不僅可以幫父母照顧更小的孩子,也可以感謝簡單家務(wù)活了,再大一點甚至就可以養(yǎng)家糊口了。因為這些家庭貧窮,他們在孩子可以幫忙干活之后就極少再在孩子身上做投資了,教育上的投入更加少,沒有好的教育投入又很難有長遠的產(chǎn)出,所以就惡性循環(huán),雖然孩子很多,但大部分都只能是在貧困線上反復(fù)循環(huán)。
而富裕的社會或家庭,他們把孩子當消費品的時間則相對會長的多的多,尤其是有些家庭的孩子不僅要讀大學,還要讀研究生讀博士,甚至快到30歲,還是由父母來供養(yǎng),那這個過程消耗的就是大量的精力與財力,如果孩子太多,富裕的家庭也會比較吃力,所以,孩子自然就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