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分享之專業之基
(1)你如何看待:家庭作業是孩子和老師的事,與家長無關。
(2)你是如何在乎你的課堂?
(3)如何讓自己滿意?
觀點分享之觀念先行
(1)我們都不是準備好了才投入一段關系,而是投入一段關系才學會一切的。
岸上永遠學不好游泳。旁觀者永遠不能獲得最真切的體驗。這世界上根本就沒有感同身受。一處風景,看照片和身臨其境永遠是后者的感覺要豐富得多。
(2)想減少磨礪?只有一個辦法,就是讓自己變得足夠平庸。
回顧我的教學經歷,沒有經歷過磨課,所以現在的課堂都是小我型的原生態的課堂。重視磨課,主動參與磨課。
(3)一顆自由心,始終是生命中最珍貴的東西。
這里的自由,是指思想自由。對學生的天馬行空的思想給予尊重與呵護。如果一個人,活成了墨守成規,了無生趣,生命會少了很多顏色。
(4)“學生不是準備好了,才來聽我們上課,而是因為我們準備好了。”
這是對我觸動最深的一句話。學生之所以坐在教室里,就是因為他不懂,不知,存在這樣那樣的需要引導的行為。但是我們是老師,是專業的老師,就需要有一顆能對萬變的學生有一定化解的辦法,而不是讓學生“病情”加重。醫生從來不抱怨你怎么生這樣的病呢?
(5)繭子厚了,指尖卻真正地敏感起來了。
在某一處使力,你的堅持在哪里。書里作者寫他練習吉他,跳健美操,都是一個道理。
(6)今天的學校教育,傳遞或灌輸了太多靜態的缺乏生命力的知識,而缺乏一種自覺。
這句話,可以引申為如何做到“知行合一”,正如他們研究的課題一樣,如果填寫問卷,大家都是道德的高手,比如遇到垃圾主動撿起來,可是在我的身邊,包括一些老師,還有一些學生,都做不到這一條。做到這個很難嗎?不難啊,彎腰,撿起來,放進垃圾桶,洗手。就是因為沒有養成自覺,養成一種行動的自覺。開展更多的實踐性課程。
觀點分享之觀照自身
(1)學困生是我們專業發展最好的導師。
我們讀吧每次的分享,最后都會聚焦到班級的學困生。每次我聽到或看到一種觀點,我首先想到的是班里的某些潛力生。鐘杰老師的著作里,《教育西游記》《孩子,這不是你的錯》都是基于學困生這個題材而寫。轉變一個學困生,你就教好了一個班。
(2)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一是培養“自我實現著的自由人”;二是培養孩子“終生有用的學習能力。”——魏智淵
課程的德育目標,在小學階段而言,就是喚醒每一個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自覺。——鐘啟泉
這些如何轉化為我們每天的教學呢?當下,雖然說不是唯分數評價,但是高考的分數評價一直在的話,就無法扭轉。我們可以在分數評價的同時,做更多的為學生成長助力的事情,比如分享式教學,培養學生敢于質疑問難,敢于主動分享,能夠與人合作交流的品質。
(3)學校教育的成就是什么?
如果一個孩子在學校讀書,是全年級的最后一名,他也能挺著胸脯從學校畢業,并且在以后的歲月中是一個身心健康的人,一個有自己一技之長或用武之地的人,這就是學校教育的成就。給監獄里少送一個罪犯,比給清華北大多送一個學生,更代表教育的成功。——魏智淵
教育需要慈悲情懷,這是我一直秉承的教育理念。
(4)怎么走進學生心里?
走在問題前面。
像談戀愛一樣教書育人:遲到的老師是不值得信任的,越早到崗的老師,往往是越優秀的老師。
把自己當成學生,把學生當成老師。
公平、幽默,知行合一,又有真本事的人,才能走進學生心里。
(5)尊重有兩類:應得的尊重,贏得的尊重
對于我們而言,我們應得的尊重是因為我們的身份,但是要贏得尊重,必須用我們的專業付出。
光靠身份的尊重,是不長久的,這樣的尊重就沒有根基。
(6)你的魅力修煉?
認識并重塑自我,理解并重塑專業。
妨礙我們修煉的:
習慣以外部評價來定義自身;
缺乏甚至懼怕熱情;
缺乏足夠的毅力走出舒適區;
缺乏元認知能力,以及持續學習的能力。
說話、做事、教學、與學生相處,都需要內心的安定,才能有自己的魅力。
切記:
穿新鞋,走老路
落入庸常,不想改變
很快讓自己滿意,要及時升級你的滿意標準
書里還有很多實用的招數,讀了就能明白。
高手教師之所以高,是因為對自己從不放松,一直是研究課堂和研究學生的雙料專家。
我們需要重建自己的精神宇宙,才能成為高手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