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篇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訓練
生活高度格式化。
(一)
做飯,程序優化。
(二)
早餐,要不要吃?吃多少?既能滿足身體的感覺,又不影響精力。
(三)
早上上班出發程序。
(四)
到辦公室。細微的地方使用心思。
(五)
凡是要調集認知資源思考的,都必須有獨立的處理單元,哪怕只是幾分鐘。而通常的秒回是一種情境下的即刻反應。
(六)
衣服。復制。
(七)
我喜歡工作有工作的樣子,休息有有休息的樣子,不要工作不像工作,休息不像休息。
在所有這些日常行為的背后,既有一種問題解決意識,也有一種內在的緊張和敏感,對我來講,這確實是信心之源,幸福之源,覺得自己在把握自己的生活。
(八)
習慣養成,從學生時代開始。
那些走路散漫的學生我不相信他們學業優異,因為高品質的學習需要有一種內在的緊張感,這種緊張感會彌漫著你的全部,生活中讓你的日常生活也加快速度。
(九)
對工作認真主要不是為別人而是,為自己的修煉。成為一個高效的人,一個能在短時間內高效工作的人,就像一輛馬力十足隨時可以高速發動起來的汽車一樣,這是一種品質,散漫的人是不太可能感覺良好的,說良好也大半是自欺欺人,實現自己的散漫合理化。
既不懂得投入,又不懂得抽離,我不喜歡這種黏糊糊的人生。
(十)
如果想讓孩子有所成就,就要幫助孩子將生活簡化,格式化。
原因很簡單,生命唯有深刻聚焦,才能在有意義的事物上達到應有的深度。
幸福和成就最深的奧秘,都與純粹和深邃相連。
在所有事物上投入同等經歷,這不是生命的豐富,這是膚淺與浪費,而真正純粹和深邃的人必然是豐富的。
孩子每天起床都要想今天穿什么衣服,穿什么衣服,同學會怎么看大量類似的事兒,必然消耗認知資源,因此需要一種有力的生活指導,讓孩子遵從自己的熱愛與夢想練習,將精力聚焦在高價值的區域。
第33篇 問題解決領域,影響我最深的12本書
1.《麥肯錫方法》:金字塔結構;完全窮盡,互不重疊;搜集事實,一切以事實為依據。
2.《清單革命》:清單并不是簡單的另一個單子,它本質上是一種思維方式。
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人人都應該成為管理者和領導者,一切管理本質上都是自我管理。
4.《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真正重要的是交流背后的觀念和立場。
5.《動機與人格》:需要層次論世界,理解人性的最有用的心理學工具。關于自我實現者的描述,更應該當成理想人格時常溫習,用之于學生也作為教師自我反思的工具。
6.《適于腦的教學》:修煉技巧,知道如何做大腦的運轉更高效。
7.《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提供了一個極其簡潔的,十分有用的框架,通過4個問題說明可能設計的原理。
8.《人是如何學習的》:是人類在學習理論上的階段性成果,匯聚了與學習有關的多領域成果,尤其是開始觸及深度學習的主題。為學習整體而構建的宏觀視角,可以作為教師研究學習問題的框架性或根本書籍。
9.《學習之道》:對學習過程的清晰描述,生動的展現了深度學習過程。
10.《復雜性理論與教育問題》:全局性的整體性的理解教育,梳理出教育中面臨的若干大問題,并提供理解思路。
11.《有效的學習型學?!罚合到y的闡釋了使命愿景價值觀對于一所學校的重要性并就學習型學校的構建提供了建設性的思路。運用一個班級同樣合適。有價值的是這本書所代表的一種新的重構學校的思路。
12.《大問題》:為什么在問題解決領域要推薦這本書,因為最終我們需要一個根本的工具,它就是哲學。用大問題來串起整個哲學史,給了我們很好的角度,也做了十分精彩的梳理,借著這些問題我們可以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解決提供非常好的參照并訓練自己的思維。
第34篇 跟你講個笑話:我學會了健美操
(一)
一切學習的最小單位就是有意義的結構。新手學習健美操最大的困難就是這些最小的結構沒有實現自動化或默會。
熱身,反復,為接下來的套路學習鋪墊了基礎。
(二)
許多老師讀書的時候都是優等生,這在一定層面上妨礙了他們對學問上的理解。學習健美操,讓我重新淪為學困生,對學困生的心理有了進一步的體驗。
(三)
想做的事兒就必須做成,要做成就要不惜成本,尤其是時間成本。
(四)
我們經常寄希望于學習落后的學生,在課外擠出更多的時間來學習以補上來,但實際情況是多數情況下學習落后的學生會花更少時間在學習上,而花更多時間在游戲電視網絡以及無所事事上,而且越好的學生越愿意花更多的時間學習,這不科學但深度吻合人性。
講道理可以激發內疚,甚至導致短期學習,但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一個人越不擅長某個領域,就越傾向于逃避這個領域的學習。早期的動機會逐漸消失。
(五)
臨近考試,需要指導,需要示范和反饋。
瘋狂練習,學習成效最為顯著。
(六)
肯定無法完美,或許會有明顯漏洞,但有什么關系,我是為這一刻而來,又不是為這一刻而來。
(七)
我的自我鏡像,一直是一個學習者。
我渴望去嘗試一些自己以前逃避的東西去探索自身的一些可能性,同時這也是一個領先的機會,如果只在自己擅長的領域,那么會錯失許多風景,而類似健美操這樣的挑戰會讓我換個角度去理解孩子,也包括理解自身。
我不覺得這些時間浪費了,或者像一些朋友所說的是無意義的。
換個角度講,生命本來就是無意義的,是我們的愿望,賦予它意義。我感謝我曾經遭遇的一切,賦予我一些勇氣與力量,讓我在40歲以后能獲得一種內心的自由,去嘗試一些陌生的東西,就對生活做出一些哪怕在別人看來微不足道的改變。
富貴非吾愿,愿以余生,做一些有意義的事兒,做一些無意義的事兒。最重要的,成為一個有趣的人。